广府资讯
人文广府的实质内涵
2015-03-09 14:22:44 来源: 点击: 作者:刘介民
广府文化是广府民系的文化。寻根广府民系,溯源广府、广府人、广府文化可以从广府源流、广府粤语、广府民性等方面论证其基本要义。
广府
广府先民从封开东移南下繁衍生息。勒竹口地嘴遗址,是广东罕见的新石器中期台地遗址。它为研究新石器时期岭南先民从洞穴走向江河大地繁衍、发展提供了重要而典型的研究资料。广府先民(封开人)走出洞穴后的迁移踪迹,形成遍及南粤大地的广府民系。汉武帝平定南越国,在岭南地区设九郡,其中苍梧郡下辖十县。据《旧唐书?地理志》记述“汉苍梧郡治广信县即今治” [1]。广东广西命名源于肇庆古广信。肇庆也是古广信相关的地域,汉之广信,今之封川县,交州剌史治广信。清代的蒙起鹏编撰的《广西通志篇?地理篇》曰:广信以西曰广西,广信以东广东是也。[2]史家认为,广信之名取自汉武帝圣旨“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3],其中取出“广信”二字命名。汉武帝平南越,将“交趾(岭南即交趾)部刺史”改为“交州”[4],州治仍为广信(即封开、梧州),广府民系及广府文化由此发源、形成并得名。广信亦成为最早的广州首府。广府文化源于“广信文化”。广信孕育了众多历史文化名人,出现了几位广府文化的学问家。如苍梧广信人陈钦、陈元父子及士燮等。汉代杰出经学家陈钦、陈元父子,一生研究《春秋》《左传》成为大家,著有《陈氏春秋》(已佚) [5]。牟子在广信写成了我国第一部研究佛学的著作“理惑论”[6]。他是促使佛教中国化的著名佛学家。古籍载交趾太守士燮的威望可媲美南越王赵佗,足见其影响之大。不过,也不能说粤语形成于广信一带,因为西汉惠帝时,入仕朝廷的番禺人张买“能为越讴,时切谏讽”[7],说明当时番禺、南海一带,已有一种用越语唱的歌谣,西汉时番禺也流行越(粤)语。广信的百姓在粤语发展过程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今日的西江流域两岸县市的粤语,与珠江三角洲的粤语语音,语汇比较一致,也可证明这个结论。[8]粤语是中原雅言与当地先民土语有机结合的产物,汉文化与百越文化相整合,这才有可能将岭南散沙状的百越部族,凝聚成为一个族群。
另有一种说法,认为番禺是秦始皇在南海郡首设的县。《元和郡县志》“岭南道”下记:“广州,春秋百越之地。”[9]南越王赵佗定都番禺,《史记》云:“番禺亦其一都会也”[10]。广府的古文化为番禺文化,番禺文化视为广府的古文化。番禺作为广府文化和岭南文化的中心,具有悠久的历史,新石器时期、百越文化、汉越文化融合和中西文化交融,绵延不断,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也有人说广府先民发祥于肇庆,肇庆考古发掘众多的洞穴遗址和大量新石器遗存,构成了古人类形成、进化的完整的考证资料。广府文化的专家学者认为肇庆是广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肇庆是文化的交汇的大熔炉。也也有人说 “广府文化源流‘三地说’”(肇庆是发祥地、广佛是发展地、港澳是发扬地),把肇庆定位为广府文化发展过程中三个文化中心之一。
广府人
广府人一词来源已久,早在唐代对广州一带已有“广府”之称,而明清更有以广州为治所的广州府,广州府人简称广府人。但是广府人一词仅在书面表达区分民系时用得多些,在生活口语中并不常见。即使是广府人自我介绍时也没有习惯表达自己是广府人,一般都以自己的户籍地,比如介绍自己是广州人,番禺、云浮、中山人等。广府民系,即为广府人,狭义的广府民系即日常口语中指的“广府人”,又称粤海民系,旧称番禺旧裔。广义的广府民系,就是说粤语的广东人。狭义的广府民系是指口语中的“广府人”即以广州为中心分布于广东、广西、香港、澳门以及东南亚、欧美、澳洲等地区的华人。但在海外的广府华侨由于他们的原籍、祖籍多数是来自广东和香港,故大部分的广府华侨及华人只有“广东人”及“广东话”的认同。
粤,今作广东简称,最原始的意义是指代华南百越(百粤),古文献中“粤”和“越”互为通假,可随意互调使用。隋唐以后,“粤”字意义收窄,指岭南地区,或称“南粤”。粤语”之“粤”,即为此义。是故“粤人”,就是指岭南地区以粤语为母语的族群。直至近代,两广仍然称“两粤”。现代粤人即广义的广府民系。
以粤语母语,以珠玑巷同迁的汉人为民系认同,有着自己独特文化、饮食、语言、风俗和建筑风格的汉族民系。广府民系包括全广东及世界所有地区,世代以粤语为母语的汉语民系。今天的广府人要加强广府民系意识,要认同传承和继续繁荣广府文化。不要出现广府人自己都不珍惜自己文化的悲剧。
广府文化
广府文化是广府民系的文化、是以广州为核心的粤语文化。广州府所辖范围主要是岭南文化中个性最鲜明、影响最大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包括南海、番禺、顺德、东莞、从化、龙门、新宁、增城、香山、新会、三水、清远、新安、花县等。广府文化主要只指这一地区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广府文化可以理解为几个方面:一是广府名人、代表人物和社会精英。他们的思想、理念与行为。二是广府民俗、风俗、习惯的载体,民间百姓。三是人群的活动、文化特性。以经济活动为例,广府是最早开发的地区,是岭南最活跃、最具商品意识的地区。
广府文化体现广府民性。民性是人的天赋本性,《礼记?王制》:“司徒修六礼以节民性,明七教以兴民德。”[11]广府民性是广府地域、广府人群共同的对人对事的心态和行为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广府民性是由珠三角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条件、科学文化水平、职业等因素的长期相互作用而形成。广府民性的主要特征有四:一、重商性;二、开拓性;三、凝聚性;四、精明灵巧。广府文化一个重要元素就是包容兼并。务实重商、节俗婚嫁、饮食风俗、民居习俗、戏曲音乐、美术工艺、节庆民俗都有广府文化的特点。广府文化创造了粤剧,粤菜,形成了包括建筑,戏曲,精雕,陶瓷,龙狮,饮食等特色的岭南代表文化,为岭南三大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和广府文化)的影响力最大的文化。例如广府建筑及其装饰是我国建筑之林中一枝奇葩;广府园林作为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三大流派之一;广府饮食文化是岭南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枝令人注目的花朵。“喝茶”在粤方言里称作“饮茶”,不仅饮茶,还要吃点心,被视作一种交际方式。广府文化表现出“新、实、活、变”的本色。
广府文化是粤语文化。粤语发源于肇庆封开。陈澧《广州音说》指出:“千余年来中原之人徙居广州,今之广音,实隋唐时中原之音。”[12]。那么,封开话就是隋代之前也就是两汉至西晋时期中原之音。即雅言音系的遗存,是早期粤语的代表。”罗康宁、叶国泉.的《粤语形成于古广信》一文认为“粤语形成于古广信”[13],指出:封开粤语浊塞音比《切韵》音系发达,说明它保存着比《切韵》成书年代更早的音系。所以说,它是古代雅言不可多得的活化石,也是早期粤语的活化石,是粤语形成于古广信的见证。很多史学家认为“广州话形成于西关,而西关话来自西江,源于封开”。广府话(称广州话亦称广东话,属粤语广府片)是广府人的母语。
————
参考文献
[1][后晋]刘昫. 旧唐书?地理志[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5年5月.
[2]蒙起鹏. 广西通志篇?地理篇[M].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1994年5月.
[3]公元前112年,汉武帝派兵摧毁赵佗建立的南越国后下圣旨:建都番禺,即今广州。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被收入交州。交州刺史治为广信(今封开县),是谓“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也”,
[4]陈国保. 两汉交州刺史部研究-以交趾三郡为中心[M]. 昆明: 云南大学出版社. 2010.
[5]西汉最早的经济学陈钦,苍梧郡广信县人,清代大学问家屈大均称为“粤人文之大宗”。著有《陈氏春秋》(已佚)
[6][东汉]牟子. 理惑论[M].(《弘明集》卷一),大正藏52,No. 2102.
[7][清]阮元. 广东通志[M]. 上海: 上海商务印书馆, 1934. 影印本.
[8]参见叶国泉、罗康宁, 粤语源流考[J]. 武汉: 语言研究1995(1).
[9][唐]李吉甫. 元和郡县志[M].台北: 台湾商务印书馆. 1986.
[10][西汉]司马迁. 史记 货殖列传 [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2
[11][汉]郑玄注. 礼记正义(上中下).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9月
[12]陈澧(1810-1882),《广州音说》载于《东塾集》卷一第27-29页,光绪壬辰(1892)刊成,羊城西湖街刊印。又见于台湾海文出版社影印本第80-83页,1973年出版.
[13]罗康宁 叶国泉.粤语源流考[J]. 武汉:语言研究 19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