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府资讯
粤港澳大湾区新时代文化内涵
2018-03-20 09:13:50 来源: 点击: 作者:刘介民
写在前面
1985年,改革开放初期,我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首批出访人员,到香港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当时香港还没有回归)并作为访问学者在香港中文大学与美国教授John. J. Deeney合作完成重大课题《中西比较文学研究》,历时三年。在这段时间里,我作为内地学者初到一个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香港,有很多新奇感。我除了完成我的研究课题,也用了一些时间对香港的方方面面做了考察。从大学教育到商业金融;从知识分子到一般市民;都做了一些走访。经过长期亲身接触和观察后,觉得香港文化有本身的特点,且可提供中国寻找未来发展方向的指示,但这方面的研究,当时内地却是一片空白。
当时,一些报纸,如星岛日报、大公报等也对我进行采访。特别探讨了“大陆来港学者有心愿,盼获赞助研究港文化”(星岛日报,1990年9 月12 日)报道说:“刘介民对这项研究已做了一项长达七页的计划书,在计划书中提到从中西文化和世界文化系统,对香港这一特殊之地,作相对性研究。这种研究香港文化模式的基本精神,各项文化特质及其关系。”(见复印件)当时我提出:香港文化是否适合为中华文化的未来方向,要出版一本《香港文化模式》的书。这都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今天参加广州大学举办的《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研究论坛》非常高兴,这也是我多年的夙愿,我匆匆下了一篇文章。
粤港澳大湾区新时代文化内涵
广州大学 bet365.net 刘介民
摘要:粤港澳大湾区,一个世界级都市群,已被纳入国家“一带一路”愿景规划。粤港澳大湾区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文化交流融合的步伐也越来越快。因此,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内涵和发展前景倍受人们关注。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的内涵和新时代特征。一、文化交流合作是“一带一路”的灵魂;二、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特质是人文价值的融汇; 三、“一带一路”促进三地文化的交汇融合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 文化交流合作 一带一路 文化内涵
又一个国家级新区崛起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a New Era in
Guangdong, Hong Kong and Macao Greater Bay
Guangzhou University Liu Jiemin
Abstract: The Guangzhou-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 world-class metropolitan area, have been included in the vis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Guangdong, Hong Kong and Macao Bay area is the "strategic fulcrum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and the pace of cultural exchange and integration is getting faster and faster. Therefore,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Guangdong, Hong Kong and Macao Bay area have drawn much attention.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era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First, Cultural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are the Soul of "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 Second, the Cultural Traits of The Guangzhou-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 the integration of humanistic values; At last,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s" promote the convergence of the three cultures
Key Words: The Guangzhou-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Culture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Cultural Connotation Cultural connotation
粤港澳大湾区,一个世界级都市群,已被纳入国家“一带一路”愿景规划。作为极具经济活力的地域,粤港澳大湾区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要冲,是对接东南亚、南亚、中东、欧洲等“一带一路”国家的必经之地,也是国家经略南海最重要的战略支点,文化交流融合的步伐也越来越快。因此,作为新时代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的“龙头”,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内涵和发展前景倍受人们关注。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一国两制”是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澳门问题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1]要把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要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制定完善便利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发展的政策措施。这样三地融合形成的新时代城市群,必将加强粤港澳文化交流,增强民族凝聚力。
一、文化交流合作是“一带一路”的灵魂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是对丝路各地特色文化的挖掘,强化文化创意,追求艺术与科技的融合、文化和金融的结合等。要推动文化的交流合作和各方面的良好发展、更好地促进文化传播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与发展。大湾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具备了最大公约数的核心和灵魂。
(一)粤港澳和“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与合作
“古丝绸之路是一条文化交流之路。”[2] 现在的“一带一路”概念是在传统的“丝绸之路”的概念上做了时间和空间的拓展,“传统的丝绸之路是文化交流,今天的‘一带一路’更要文化交流”。 “一带一路”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了叠加优势。论天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纳入国家《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论地利,粤港澳大湾区以环珠江口区域为核心,地处国际航线要冲,是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海上往来距离最近的经济发达区域;论人和,粤港澳大湾区具有侨乡、英语和葡语三大文化纽带,是连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重要桥梁。“广东的企业联合港澳企业“走出去”投资占了全省对外投资的60% 以上。这三个60% 充分说明了港澳地区与广东紧密合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3]当下技术的进步已促使部分文化产品的贸易转向文化服务贸易。如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一带一路”重要项目签约仪式,中国国家展合作项目、文化部海外中国文化中心项目、“一带一路”文化发展年度报告项目、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项目、文化金融数据库等重大项目。
文化交流与合作通过什么形式实现? “一带一路”希望达到在沿线的民族中形成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人文格局,文化贸易可以起到很大作用。原先外国人对中国人的文化需求是好奇,求的是不一样的差异性。但现在我们的高铁已经修到人家家门口,这些国家更想知道中国人在关心什么,在看什么书,听什么音乐,这种变化已经在非洲市场出现了。下一步“一带一路”也会出现他们的消费需求中。
(二)“一带一路”是文化传播、交流的枢纽
如果说粤港澳大湾区是融入“一带一路”的枢纽,那么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平台的中国粤港澳大湾区已逐步发展成全球经济举足轻重的世界级湾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在国家实施和推动‘一带一路’战略中担负着重要使命。粤港澳三地应努力发挥原有优势,创造并形成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助推‘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实施。”[4]珠三角经济区具有自然地理资源、区位条件、独特资源、土地资源等优势,开发强度最低,因此,超常谋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以求珠三角经济区整个的崛起,意义深远。
丝路文化与粤港澳文化的传播,就是要如何将文化创意产业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结合起来、如何把丝路复兴用丝路文化复兴联盟挖掘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推动各行事业发展、如何加快非遗文化传承高技能人才培养等。通过跨界合作带动不同领域、行业与文化的融合发展,以特色非遗资源为基础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为方式,实现弘扬和传承区域优秀传统文化,助推和引领地方经济发展。“广东自由贸易区的战略定位是依托港澳、服务内地、面向世界,将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和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先行地。” [5]
文化部精心策划和着力打造的“艺海流金”是内地与港澳文化联谊活动的对港澳文化交流重点品牌项目。旨在加强港澳文化界人士对中华文化和国情的了解,搭建内地与港澳文化交流的平台,促进优势互补和资源整合,并从整体上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艺海流金”活动自2005年首次举办以来,始终秉承“以文化促进交流,以交流凝聚共识”的宗旨,已发展成为内地与港澳文化界联系交流的重要平台,在密切三地文化界联系,促进三地文化艺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一带一路”助推港澳与内地的文化融合
首先是历史的同一性。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自古同属于百越之地,秦始皇统一岭南之后,又基本同属于南海郡范畴。2000多年来,虽然政制不断变化,但是11个城市的人文历史总是维持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其次是人口的同一性。珠三角城市群,虽然也有一定数量的客家人和闽南语系的族群,改革开放后在一些城市特别是深圳等几个城市外来人口超过了本土人口,但绝大多数城市都是以广府人为主体。
第三是语言的同一性。与人口的同一性一致,广州话是珠三角城市群共同的话语体系,即使外来人口占多数的城市,广州话的地位也依然处于核心地位。
第四是文化的同一性。珠三角城市群除了香港和澳门渗入了殖民文化外,岭南文化和珠江文化一直占统治地位。
因为以上因素,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规划出台之前,珠三角城市群的交流合作,尤其是人文的交融,其实就一直伴随着时间和历史的进程,而以各种方式在各个空间紧密进行着。今后,这种人文元素将是大湾区交流合作最重要的无形力量,是最高的竞争力,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发掘总结,需要十分智慧地开发利用。
有交流就有创意,有交流就有发展。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是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凝聚了华夏民族大家庭的集体智慧,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是我们共同的愿望和使命。文化交流活动,将串起一条内地、港、澳三地的文化“丝绸之路”。
二、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特质是人文价值的融汇
人文即人性文化,“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性为本。人文价值即只尊重人性为本的价值理念。
“人文价值”就不单是文化上的意义了,更多的包含的是人文关怀、家园情怀,以及归宿感和自由感。当今时代,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走向融汇与整合,是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的重要特质。
(一)粤港澳大湾区关注人文价值链的融合
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还有一个核心元素,却似乎未能引起人们的关注,这就是人文价值链。而这,恰恰是粤港澳大湾区非常突出的东西,是东京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所不具备的独特的元素。
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继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又吸收了世界先进文明。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最丰富而独特的元素是他的人文价值链。价值链是美国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1947—)于1985年提出的。他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6]企业的价值创造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和销售、服务等;而辅助活动则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等。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即价值链。
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文化建设首先要重视人性、人文,包括港澳在内的珠三角城市文化交流融合发展的升级版。从区域经济合作,上升到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城市群的文化战略,为粤港澳城市群未来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也赋予新使命。
湾区,从地理概念上看,是由一个海湾或相连的若干个海湾、港湾、邻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湾区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由此衍生出的经济效应称之为“湾区经济”。提出粤港澳大湾区,营造大湾区优质生活圈, “一带一路”开放新格局的构建等。粤港澳有着非常丰富而集中突出的人文价值链,可以打造成最具竞争力的软实力。
(二)“海上丝路”是广州面向世界的窗口
历史悠久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对广州的城市发展和广府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广州身居海上丝路起点的核心,使广府文化烙上了深深的海洋性。岭南文化的海洋性,主要表现出重商务实的价值取向、开拓进取的精神、开放兼容的意识等“海洋性”特征。
“敢为天下先”是广州人最直接的秉性,广府人敢于冒险出国,所以开拓进取是广府人最大的特点。与生俱来的秉性自然地促使他们更进一步地自立自强,迈开脚步大胆走出去不再是一句空话套话。
广府人爱国、爱乡,家乡观念很强,海外华侨走到哪里都记得他们的家乡是广府,过了几代人还要认家乡。民族性很强。
最早开拓中国走向世界的海上交通线——海上丝绸之路,并且一直保持千年不衰、持续发展,是中国对世界文明做出重大贡献的“四大发明”和丝绸、陶瓷、香料走向世界。
最早向海外移民,是世界增添了广府华人华侨族群,并且使粤语成为一种世界语。
最早将现代西方文明传入中国,又将中国传统文化传向西方,既“西学东渐”、又“中学西渐”,为中国现代文明和世界闻名做出贡献。
最早吸取西方现代文明的广府文化精英,创造了一系列现代政治学说,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也为世界的民族独立和民主运动做出了贡献。同时,也为广府文化增添了世界的现代文化元素,使其成为一种具有全民族和世界影响的文化。
早期的广州人大多数来自南海!清末有“大广州”和“小广州”之分。大广州就是我们今天常常听到的“广府”,全称叫“广州府”,广州府里面住的人,叫“广府人”,即广州人!那么“小广州”哪里呢?清末没有小广州一说,也没有广州市一词,大家称呼它为省城。而这个“省城”却小得可怜,东至今天的大东门、南至大南路、西至人民路西门口、北到小北花圈。出了这个区域,就不是广州了,那么是谁呢?英国人在“香港”创办怡和洋行比广州更有营商潜力,纷纷将业务切割性地从广州迁入香港,这带动了整个广州商业的富人圈子集体跟风放弃广州,几年间整个上层建筑,一家家人从此跟随英国人,来到香港岛发展。[7]
广州应该借着21世纪海上丝路的战略部署,内强素质:在生态环境、经济产业、文化建设、区域规划、城市管理等各方面全方位引进先进、实用的国际经验,重塑城市发展格局和布局,真正融入到粤港澳大湾区和全球发展潮流中去。
(三)“一带一路”引领粤港澳文化走出去
粤港澳文化走出去,应该怎么走?以何种方式走?首先是怎么走。在粤港澳文化传播方面,可积极举办以“海洋性”为粤港澳文化本质特征的各类艺术门类活动,例如展览宣传。广州的油画大师陈铿先生将岭南文化甚至是中国文化中对宗教、信仰、图腾的绘画表现精髓融会贯通,突显我华夏文明的深度和广度,让观者耳目一新,引发对文化形态意识流和岭南文化的思索。其次,粤港澳文化走出去应以何种方式走出国门?能否在信息时代积极利用新媒体传播、分享日新月异的科技所带来的人类文明成果?以新媒体为主攻方向,与世界潮流接轨同步,在虚拟世界里无限延伸扩展。传播粤港澳文化,主要包括网络传播系统、文艺名家数据库系统和互联网促进文化产业。
(1)利用网络传播系统
网络传播系统由粤港澳文艺网、城市群各文联微博及微信、QQ 群构成。界面友好,内容丰富,新闻及时,并链接了中国文联、省文联和全市各文艺家协会、学会、研究会,以及各区(县级市)文联的网站,免费帮助广州市各文艺家协会开通微博、微信。岭南是著名的侨乡,海外港澳台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人数全国首屈一指。
(2)利用新技术为媒介
要充分利用粤港澳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粤港澳文化中心地、近现代中国革命策源地和改革开放前沿地的文化历史资源,利用数字化技术与网络信息平台,精心打造,突出粤港澳文化特色,为粤港澳文化走出去提供便捷,传承优秀的岭南文化为宗旨。
(3)互联网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互联网时代的文化产业发展趋势表现在:互联网已经进入内容时代,网络版权产业崛起;文化产业进入互联网时代,具有创新内涵且适应消费升级的文化产业出现高速发展势头;互联网资本大量进入影视行业,推动了影视行业的发展;互联网文创版权市场;“互联网+”影视产业生机勃勃,现实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逐渐成熟。[8]
三、“一带一路”促进三地文化的交汇融合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不仅要打破城市间的空间限制,更重要的是打破体制障碍和行政区域限制,以便于全要素流通、区域分工合作,形成三地文化优势互补、资源有效配置、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的跨区域发展新格局。要充分利用各种国家政策及三地双边协议以及粤港澳政府间的合作框架协议的叠加优势,思考、研究和谋划“一带一路”框架下的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商业、旅游的融合发展机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是本文的立意与要旨。[9]
(一)粤港澳大湾区要利用港澳优质文化资源
“岭南文化是粤港澳三个省区的主流文化,也就是同声同气的广府文化。大湾区融汇了我们岭南三大主要文化:广府、客家和潮汕。主要语言载体有广府话、客家话、潮汕话、英文、葡语。岭南文化是融合发展而成的,体现了包容性和兼容性。”[10]
香港地区原为古代越族聚居之地,战国时期并于楚国。秦始皇33年派兵南下五岭,香港
地区正式归入中国统一王朝的版图。从秦代到清代2000多年中,在中央王朝的管辖下,香港
地区越族土著文化受到中原文化很深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是香港文化的根。唐代《皇华四达记》描述了“广州通海夷道”贯穿南海、印度洋、波斯湾和东非海岸的90多个国家,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和唐朝最重要的海外交通线。1841年英军侵占香港岛时,岛上只有几千居民。后来英国殖民主义者又陆续占领九龙半岛和强迫租借新界地区,这些地区的居民多是祖籍东莞、新安等县的本地人和来自岭南各地的移民,他们的文化主要是广府文化。这些情况表明,香港文化的根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中国近代革新思想家,多出于沿海地区。他们在海外或香港接受西方教育,并以香港为基地宣传革新思想或从事爱国活动,反过来又促进香港爱国文化的发展。他们的民族革命思想在香港形成,他们在香港从事革命活动,使香港成为当时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文化的重要中心。辛亥革命后,革命党人部分回到内地,不再以香港为活动基地,香港就变成许多清室孤臣隐退唱和之所。从1937年“七七事变”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的12年间,香港文化又先后出现过三次高潮,使香港再次成为中国革命文化的中心之一。
开放是粤港澳大湾区与生俱来的特质。一直以来充当中国与世界之间的“超级联系人”。粤港澳大湾区将探路中国式开放升级版,要在涉企服务、营商环境、体制机制等软环境打造上要学习港澳经验。“构建以‘一带一路’为重点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深化粤港澳合作,把合作重点拓展到共同走向世界、开拓国际市场上。”[11]
粤港澳文化的海洋性,主要表现出重商务实的价值取向、开拓进取的精神、开放兼容的意识等“海洋性”特征。“海洋性”造就了粤港澳文化人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南中国海浇铸了粤港澳人外向型敢于犯难冒险的“海洋性格”。而在海洋变幻莫测的风起浪涌之际,如无一种随机应变、灵活敏锐的个性,避险趋易,化险为夷,则人很可能就随时葬身鱼腹;此外,在辽阔的大海上百舸争流,又更易激发起人们争强好胜的竞逐心理。
(二)优秀传统文化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纽带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发展战略,要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最重要的文化纽带来部署,作为大湾区城市群共同的人文价值链,打造成最具竞争力的软实力,从而推进和保障大湾区战略的全面实施。
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基础早已有之,该湾区由多元文化交融构成,既有传统岭南文化,又有国际大都市文化等多样性,同时还具有语言习俗相通、文化同源、同气连枝、同声同气,具有认同性和亲近感的天然属性。粤港澳湾区具有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从纵向的历史轴来看,这一湾区有农耕文化、海洋文化、侨乡文化;从横向的地缘来看,该湾区拥有岭南文化、客家文化、粤商文化等,民间文化资源的内容包括有文化习俗、民间艺术、文脉哲理。文化空间资源包括有岭南祠堂、庙宇、厅堂、楼宇等;文化名人资源包括有康有为、梁启超、李小龙、叶问、黄飞鸿等;文化艺术资源包括有岭南画派、粤绣、粤菜、粤典、粤艺等。此外,文化节庆资源亦有岭南花卉、观音开库、妈祖、灯会等。整合文化资源,一湾多点,精彩纷呈。”在大战略的统领下,集聚传统文化、工业设计、高端智造、金融服务、经济研究等界别专家学者、工艺大师、民间艺术家,整合文化资源,形成湾区文化软实力。
文化产业是湾区经济重要组成之一。粤港澳探索构建湾区文化产业带——丰富民间艺术资源如何融入湾区建设 从全球范围内的湾区经济来看,文化也正是湾区经济中“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历史积淀成就了他的人文价值。
经济是基础,文化是软实力。粤港澳大湾区要建成世界著名大湾区,必须有文化作为软实力的呈现。深圳的产业大区拥有丰厚的岭南文化和历史人文资源,加强文化交流,增强湾区经济发展的“软实力”;是深圳积极响应、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部署的重要途径。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民间艺术展系列活动在深圳上演,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搭建起文化的纽带和桥梁。
(三)“一带一路”提升粤港澳更广泛的空间
“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内港贸易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空间。“一带一路”对提升粤港澳文化艺术有很大助力,可以让粤港澳文化艺术成为一张闪亮的世界名片。“一带一路”要让沿线国家地区民心相通,文化艺术的广泛空间发挥重要作用。
香港的民俗,包括节日包括一些风俗习惯和珠三角城市群是相同的,和其他的省份也是有关联的。中华文化的传承是有非常紧密的关联的。可见文化交流的重要。我们不单要对外交流,也要对内交流。国内的不同民族为什么有凝聚力,就是靠文化,把我国各民族凝结成为中华民族。我们内地跟香港,跟澳门的交流,在经济上的交流,贸易上的交流已经发展了这么多年,成效也是有目共睹的。我们广东的发展,我们改革开放取得的成绩,港澳的因素非常重要。粤港澳要合作,这个优势更大,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港澳也有一些不太如意的,有一些不一样的声音。但重要的还是一个文化的交流,文化互通。我们香港的同胞澳门的同胞,跟内地同胞同根同种,从传统的文化到民俗习惯是一样的,要加强文化方面的交流,更容易理解,更容易包容。民俗文化研究也可以从地域文化研究加强互相沟通互相交流中下功夫,今后在粤港澳合作交流方面要加入文化方面的因素。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的重要性,也体现出企业文化的问题。办企业对人的重视,对员工的重视,只有这个人心齐了,把人心凝聚起来,能够关心职工,这个企业才有发展前途,而且企业发展起来了。
今天在铜锣湾最中心的位置还有一条街叫“怡和街”,可以印证广州人当初是如何和英国人一起创业开拓香港岛的繁荣。他们基本上是将广州的整个十三行、沙面和西关的商业、建筑和广府风俗全部搬了过来香港岛,可以说,广州人早期用自己“富可敌清”的财富和丰富的全球经商经验,再配合上英国人权力,迅速在新殖民地建立起了一个新省城、新广州,完成了广州人的商业重组、财富延伸和广府文化延续。这个新广州有这她独特的名字——它叫香港!香港在这种情形下渐渐取代了广州,发展起来!HongKong是客家话发音,但广州话很快就取代了客家话,成为了香港居住的广东人之间默认和公认的上层建筑语言!
结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的新时代特征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协同发展,才能形成“共振”作用。大湾区发展面向“一带一路”大市场,粤港澳三地要寻找共鸣,使创新网络铺得更开,搭乘“一带一路”为科技产业创新带来新的空间。细数全球湾区经济圈的翘楚,旧金山湾区有谷歌、脸谱、苹果、领英、特斯拉等互联网和前沿科技的领头羊,纽约湾区是全球金融与投资中心之一,东京湾区则聚集了索尼、三菱、丰田等现代制造、高端制造产业。而粤港澳大湾区也涵盖高等教育资源和高端专业人才丰沛的香港,昔日的“世界工厂”珠三角则转型升级涌现了类似腾讯、华为、大疆等一批高新科技企业,并有区域内其他城市产业集群的关联性支持,具备打造国家创新驱动基地的条件。
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文核心和灵魂是传统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桥梁和纽带。传统文化为重要载体和媒介,配合“一带一路”战略,开展与国内外全方位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将结合珠江文化、岭南文化、海洋文化、华侨文化、近代文化,以及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和新旧时期的移民文化来开展交流与合作。同时,还要积极争取将传统文化上升为国家命题和国家战略。推进和保障大湾区战略的全面实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应有的贡献。
————
[1]习近平: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2017-10-18)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的论述
[2]余欣.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下粤港澳文化交流与合作[J] 广州: 城市观察 2017 05.143-152
[3]参阅张翔: 服务贸易自由化是广东自贸区推动粤港澳合作亮点 中国经济网,2015 - 04 - 20,http: / /intl. ce. cn /specials/zxxx /201504 /20 /t20150420_5159551. shtml。
[4]左连村.新形势下深化粤港澳合作的三大战略机遇[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6 (4). 102-106
[5]《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 广东) 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18号[C],http: / /www. gov. cn /zhengce /content /2015-04 /20 /content_9623. htm。
[6] Porter M. E.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New York: he Free Press, 1990. 22-30
[7] 每个广府人都应了解:广州同香港嘅前世、今生、未来,羊城网(http://www.gznf.net)http://www.gznf.net/thread-545770-1-1.html
[8]项江涛.培育文化产业新业态[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11.22.
[9]黄晓慧,邹开敏.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粤港澳大湾区文商旅融合发展[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6 (4). 106-110
[10]参阅廖伟阳.把广府文化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J] 新经济2017, (1)
[11]广东:以“一带一路”为重点 构建对外开放新格[N].2017-07-10 10:18:20
http://dz.china.com.cn/sd/gfgz/2017-07-10/53859.html
广州大学 bet365.net 刘介民
广东省教育厅创新团队项目(2016wcxtd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