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究
清末粤方言与广府文化——以《粤语全书》为中心
2017-01-12 14:05:59 来源:《广府文化》第三辑 点击: 作者:曾昭聪
语言与文化关系极为密切。语言既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美国语言学家、人类学家萨丕尔曾经指出:“语言也不脱离文化而存在,就是说,不脱离社会流传下来的、决定我们生活面貌的风俗和信仰的总体。”[1]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罗常培先生曾著有《语言与文化》一书,吕叔湘先生撰有《南北朝人名与佛教》一文,都对语言中体现出的文化作过深入的探索。人类社会中有各种类型的文化,当显性的物质文化与隐性的制度文化、精神文化随历史消散之后,我们还能从前人所记录的文献典籍中寻觅其蛛丝马迹。本文拟以《粤语全书》为中心,讨论清末粤方言辞书中所记录的清末广府文化。
一、清末粤方言辞书概述
中国古代有编纂方言俗语辞书的优良传统。西汉扬雄的《方言》是最早记录方言词的辞书,受其影响,明清以来编纂方言辞书蔚然成风。这些方言辞书可分两类:一是以某个地点方言或区域方言的方言作为调查考证对象的著作,二是征引古代文献中多地的方言材料以续补扬雄《方言》的著作。第一类辞书对某个地点方言或区域方言进行调查考证,其中虽也有引古书以证方言渊源有自,但主要成绩在于记录了不少当时当地的活的语言。
本文所说的清末民国岭南方言辞书指清末民国时期编纂的以岭南方言(包括粤、闽、客三大方言)词汇、本字为调查考证对象的辞书。这些辞书数量较多,其中质量较高、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下面这几种。兹将其书名及其首次刊印年代分别列出:孔仲南《广东方言》七卷,又名《广东俗语考》,广州南方扶轮社1933年;李一民辑《粤语全书》,初版时间不详,民国5年(1916)秋上海印务局再版,民国二十二年(1933)新版;翁辉东《潮汕方言》十六卷,1943年;章太炎《岭外三州语》(附于《新方言》卷末,最早光绪年间刊刻,1919年收入《章氏丛书》);杨恭桓《客话本字》一卷(附录一卷),1907年;罗翙云《客方言》十二卷,1932年;詹宪慈《广州语本字》四十二卷,1924年撰,1995年(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黄钊《石窟一徵》,1909年;温仲和《嘉应方言志》一卷(即《嘉应州志》卷七《方言》),1898年。
二、《粤语全书》的时代、内容与性质
《粤语全书》的编撰时间是在清末。书中多有清代专有名词,如该书第五十二课有“两广嘅总督”语,该官职名称可证此书编写时代为清代。更具体一点,该书第四十八课有“先七年个阵时,中国嘅皇帝立意维新”之语,维新变法是在光绪24年(1898),七年之后即
光绪31年(1905年),可见该书的编撰时间是在1905年左右。[2]该书的初版时间不详,民国5年(1916)秋再版(湖南图书馆等地有藏)。笔者所读《粤语全书》为中国图书馆出版社《汉语方言文献研究辑刊》2013年影印本,其底本是民国二十二年(1933)上海印务局石印本。《粤语全书》作者李一民,广东人,据民国5年再版知其号“江南悟民氏”,余皆不可考。从《粤语全书》中的相关内容来看,李一民应该是广州市郊人。
《粤语全书》整部书无前言后记之类相关说明,民国二十二年(1933)上海印务局石印本全书共81页,每页14行(比民国5年版多一行),每行36字。全书共七十课,开篇即为“第一课”,兹将第一课全部内容抄録于下:
书部呢个啲係乜野我你佢哋做字写睇书[3]部书啲书个部书一部书呢一部书呢个嗰个个个一个呢啲个啲呢啲书个啲书呢个字嗰个字呢啲字个啲字个个字一个字我呢部你个部我呢啲你个啲佢个啲我哋你哋佢哋係咯我係你係佢係我哋係乜野做乜野睇野写野写乜野睇乜野我做你做佢做你哋做写字睇书呢啲係乜野呢个啲係书嗰啲係乜野呢个部係书你做也野呢我睇书你睇乜野书呢我睇佢嗰部书佢做乜野呢佢写字你写乜野呢我写呢啲字佢哋睇乜野呢佢哋睇你写字我哋做乜野呢我哋睇书我写呢部书呢个係乜野字呢嗰个係野字呢部係乜野书係佢做个部书做乜你做呢啲野呢做乜你写个啲字呢你写个字我睇喇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粤语全书》兼具方言教材与方言辞书的性质。
作为一部方言教材,《粤语全书》具有教材编写方面的几个特点:其一,有一以贯之的体例。其二,注重实用,按语言运用(交际)题材分课。其三,比较全面地收録了常用的粤方言词语,并通过句子或短文描写了这些粤方言词的用法(包括词义与语法)。其四,词语复现率高。
《粤语全书》同时也可以认为是一部方言辞书。从以下两个方面可以做出这一论断:其一,如上所述,《粤语全书》有明确的解释对象(粤方言)和一以贯之的编撰体例。其二,从语文辞书编纂的词目、释义、书证三个要素来看,《粤语全书》收録的对象有粤方言单字(单音节词)、词语,这可以视为辞书的词目;在单字与词语之后有短语、句子或短文,这可以视为书证。(下文径以“词目”、“书证”称之。)或许有人会认为,《粤语全书》没有释义,故不能称为辞书。这是“释义中心论”的观点。“释义中心”论强调辞书的中心工作是释义。[4]与之不同的是“原则中心论”。[5]“原则中心论”强调的是辞书的总体框架、总体设计。辞书无释义,并不是编者不重其义,而是在撰写辞书时不写进辞书,因为那是通俗常言,时人耳熟能详(或见字明义、或稍加解释即可明义)的语言现象,编撰者或许是觉得没必要将其义写进去;编撰者所看重的是不同于通语或雅言的方言俗语,故将其分别收録,成为辞书的“词目”。《粤语全书》以粤方言(包括词、语、句、篇)为收録对象,而无释义,与传统的识字课本《史籀篇》、《苍颉篇》等一脉相承,是辞书编纂中的“原则中心论”的体现,故可称为方言辞书。
三、《粤语全书》中所记录的清末粤方言词
《粤语全书》所记粤清末方言词具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例如在补正《汉语方言大词典》的方言系属、释义等方面作用就很大。从文化的角度来说,《粤语全书》记录了一批极具特色的方言词(或词义),这些词(词义)只在清末文献中出现,今天的粤方言中不再使用。这些词(词义)可以说是方言发展过程中的匆匆过客,对它们进行整理研究在方言学与文化史方面都是有意义的,不但可以了解历史上的粤方言,也可以由此追溯当时的方言文化。举几个例子:
【则】【则师】【屋则】【画则】第三十九课词目有“屋则、画则”,书证:“你要先去则师处,请佢画一张屋则。你想点样起,就一一讲嘥过佢知,佢就哙画出照依你所讲嘅咯。画倒之后,你睇过係啱,就交俾个则师同你打理,至到起好。”“而家咁夜,怕则师唔喺处咯,等我听日得闲至揾佢。”
又,第四十课:“你呢处係画则嘅吗?”“係。你想我同你画则,是不是呢?”“係。我想起一间住家屋,所以嚟同你商量下,请你画个屋则,而且交托过你,同我起埋好喇。”“等我画起个则,然后计过至再通知你喇。”
按,“则”指(建筑)图纸,“则师”指建筑师,“屋则”指建屋图纸,“画则”指画图纸、规划建筑。《汉语方言大词典》《广州方言词典》未收以上诸词。
【 /嚊/被】第十三课:“但係呢个嗰个?”第十四课:“个间屋使石起使砖起呢?”第十八课:“呢个男仔女仔呢?”第二十课:“英国大日本国大呢?”第二十一课:“今晚食羊肉食鸡好呢?”“佢去看牛看牛(引者按:此字误)呢?”第二十二课:“你中意食煎疍被煲疍呢?”“呢个火炉烧煤嚊烧柴嘅呢?”第二十五课:“呢个缸装水被装油嘅呢?”第二十六课:“唔知你想油水红花红呢?”第三十九课:“唔知你个笪地係实地新填嘅呢?”第四十一课:“你想小修大修呢?”
按,“”“嚊”“被”为同词异写,选择连词,即“或者”之义。丘宝怡《谈早期粤语选择问句析取连词“嚊”、“嚊系”》已有详细讨论。[6]该词诸词典未收。
【关係】第四十一课:“个瓦面漏得好关係,我叫人执过几回都係漏嘅。”第四十二课:“呢个症好关係嘅呀,医得好吗?”第四十三课:“乜野叫做内伤呀?”“即係个肺烂哓,有时吐血,又有时咳得好关係添,噉就係内伤症咯。”第四十四课:“冇耐晕浪得好关係,总唔食得野。”第四十七课:“中国嘅刑罚係好关係嘅呀。”第六十四课:“我觉得好出奇,因为枝灯挂起咁高,点解哙打烂得咁关係呢?”
按,“关係”本指对有关事物的作用或影响,宋代已有此用法。《粤语全书》第五十三课:“因为打仗嘅事关係好大。”其中“关係”即此义。当这种作用或影响很大时,即为“厉害”,因之清末粤方言中“关係”引申有“厉害”之义。“关係”表“厉害”义时是形容词,《汉语方言大词典》等均未收此义项。
以上所举例子,当是清末短暂出现的粤方言词,未流传至今。
四、《粤语全书》所记录的清末广府文化
《粤语全书》是李一民个人编纂的粤方言教材,其中的内容反映出编者的学术兴趣、政治兴趣与文化兴趣。从文化角度来说,因其中所记录的材料颇多,对我们了解清末的文化很有参考价值。文化既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长期劳动创造形成的产物,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积淀物,它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粤语全书》中所记录的内容三方面均有:
(一)物质文化方面,由于广东地处岭南,故而植物繁茂,由此产生了园林文化;又因地处沿海,海洋交通与渔业发达,由此产生了海洋文化;百姓日常生活注重饮食,由此带来了多姿多彩的饮食文化;商业经济发达,由此带来了商业文化、旅游文化;修房建屋,百姓日常所必需,由此产生了建筑文化。这些内容,在《粤语全书》中均有所体现。下面先看两段有关饮食文化的描写:
第三十四课:“亚发,叫火头嚟,我有事讲佢知。”“好喇。”“师奶,你叫我咩係(乜事)呀?”“我听晚请餐,我预先讲係知,等你好整定呀。”“係咩,有几多位朋友嚟探你呀?”“有六个。”“咁多?噉要预备乜野肉食呢?”“你今晚劏个只大天鹅,就挂起佢,至到听日晏昼就煲啲薏米及风栗入落只鹅里头,嚟烧烧热,就倒啲汁落去。你听朝去买野个时,要买够面饱呀、汤肉呀、牛油呀、生菓呀,及各样野。”“落啲乜野喺处呢?”“粉丝剌。”“食乜野菜呢?”“买啲豆角呀、竹笋呀,及焞少少饭添,又开两罐粟米,挤啲盐落去焞熟佢。”“要乜面食呢?”“整啲鸡疍饼,及煲啲糖菓通心粉,挤啲牛奶落去。”“分几多度呀?”“分五度好落。”“你话咁多野够唔够呢?”“我估都够洛。”
按,上面的内容,细致介绍了请客之前各种食品的准备工作,其中对“鹅”的重视程度,至今民俗相同。所不同者,清末请客要有面包(《粤语全书》中的“面饱”即面包,“饱”是方言加旁俗字)、牛油等,这是西餐的食品,说明当时的饮食深受西方影响,且富裕家庭已习焉不察。再看第三十五课关于用餐过程的具体描写:
第三十五课:“亚发,师奶叫你入去,教你企台。”“啝,好。师奶,请你教我喇。”“你今朝先要洗干餐房嘅地及台椅,之后所有啲玻璃杯、啲银器、各样嘅兜碟,都要洗干凈嘥,至摆台时要拣张至白凈嘥台布嚟铺台。台中间挤个蓝色花樽係处,插啲白花落去。今晚有六位朋友嚟,連埋先生共我,擺八個人位。每位摆隻面饱碟係左手便,每隻折条茶巾及一块面饱係处,挤一玻璃杯水在右便,把两把刀在右便,两枝叉在左便,一枝饭羹、两隻茶羹打横挤在正面。預番笪地方嚟擠餐碟,啲人埋嘥位個時,第一度起湯,你就將兜湯同埋啲湯碟擠在先生面前。你要企处等佢拂开一碟一碟,你就派过各人。食完之后,就收番枝啲汤碟。第二度係起鱼,都係照样。先俾过先生分开,你过派俾各人,食完之后,收番啲碟及刀叉。睇过边位有唔够两枝叉两把刀嘅,就即刻要补番落去。度度食完,都係噉样做到。第三度起隻烧鹅,照依前个两度噉做。做完之后,就拧啲菜递过每人,拂啲佢哋食紧过时,有人想饮茶,你就俾杯过佢。第四度食饼及面食共糖果,至收尾个度,係食生菓。”“几多点钟起餐呢?”“六点起摆台,七点起就啱咯。我所讲嘅,你要依住嚟做。”“係咯。”
上面的内容详细介绍了用餐过程当中,如何摆台及整理餐具,如何一道菜一道菜地递送饮食,这也是西餐的用餐习惯,说明当时请客以西餐方式为正规、时尚。颇为有趣的是:给客人分食的工作是由男主人进行的,分完之后才由佣人递送给各位客人。这与今天的饮食风俗大不相同。由上述材料也可以看出今天的饮食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中间经历了不同的发展过程。
下面再看旅游文化的描写:
第二十七课:上日我遇着一件事,真係令我欢喜。即係有一日去亲戚处坐,係个处遇着一个朋友,佢係好好心嘅,想请我同游下日本国。我答佢话:我而家唔够银。佢话:唔使怕,我哙出埋你嘅使用。我听见佢噉讲,就十分欢喜,唔知佢点解待我咁好。我问佢几时起行过?佢话三日。我就番去归执定行李,到个日就同埋落船,啱啱顺风顺水,船行得好快,海水好平静,不过坐船六日就到日本国,即时大家就执野上岸,睇见啲街好干净,啲人好安静,都好落力做工夫。我哋就坐车去京城。个处地方十分好睇,真係一笪好嘅城都咯。喺个处佢哓十日咁耐,再坐车去游几个城,有时坐车仔去乡下地方,经过见有好多花园同埋菜园,啲花十分好睇,但冇中国嘅咁香,四处都竹篱隔住,令人不能摘得。在个处日日有新野睇,令的日子好快过嘅。
上面这段话是日本旅游的经过,展现了广府人“开眼看世界”的情形。另外第二十八课是香港旅游的描写,不赘录。
再看一段关于商业文化的描写:
第三十八课:我有两个朋友係做生意嘅。佢两个起首做生意做时都係有[冇]本钱嘅,佢所有嘅本钱係同人借嘅呮。有一个开洋货铺,呢个人好本事,做生意好哙办货,而且好好心机打理铺中数目及伙计各样事。倘若有人赊佢嘅货,佢有耐就开单,亲自去收,噉几年间就贃得好多银,佢所借嚟做本钱嘅一啲都还番嘥过人。呢个係开杂货铺嘅,但个呢冇先时讲个个咁本事。佢唔哙买卖,铺中嘅事唔肯落力打理。所有数目通係交托夥计,而且时时将啲本钱嚟花散,冇几耐就?嘥啲本钱,连间铺都闩埋。不但做[借]嚟做本钱嘅银有[冇]得还,而且到处都欠落人银添。昨日佢嚟探我,佢话呢阵好闭翳,有好多人问佢攞钱,呢回真係要走路至得咯。
这段话中将两位商人进行对比描写,展现了清末广府的商业文化,同时表明作者个人对经商的看法:经商要勤劳,要亲力亲为,才能将生意做好做大。又如:
第五十二课:广府嘅地方有好多富厚嘅人,因为个处生意係至大。中国起首同外国通商就係呢处咯。省城近呢几年一自自兴时起嚟,因为有好多外国货物入口,又由呢处办好多本地货出外埠,故此令个啲商家贃好多钱。近日期又喺海边筑一条堤岸,将来一定兴旺啲添,噉应该广东嘅人就好安乐。
第五十九课:有一日,我跟埋的人去趁墟。先经过一个市头,因我去得早过头,个处都未曾开市,但个的铺头所卖嘅野都係猪肉、牛肉、鱼、菜,与及柴末、杂货、药材、纸料之类,亦都有别样铺头,不过所以做呢几样生意嘅为多呮。……远远望见一间大屋,门口搭一个棚,埋到去睇下,原来係织造局。我记起有一个朋友係 处做监工,就揾着佢嚟探下,一齐查察下里头嘅人所做嘅工夫。我朋友就带我入去工厂里便行下,睇见有好机器,的人不歇手咁做工夫,有好多人织布,又有的织笠衫、线袜、毛巾各样野,至埋便就有的人整帽与及顾绣。
上面两段话描写了当时商业的繁荣,包括外贸、市场与工厂多方面的内容。
(二)制度文化方面,《粤语全书》有关于教育、司法、政治等方面的制度的描写与评论,可由此看出当时社会百态。先看教育制度方面的描写:
第二十九课:我昨日去探一个朋友,佢係教馆嘅。佢个间书馆好开名,好多人读书,我好想知到佢书规矩,我就好详细问佢,佢就一一讲嘥过我听。佢乜法子嚟教?佢话有百几学生,分五班,每班一间房,有几个帮教。至细个係六岁至八岁大,读俗话书及学印字,但唔使念书。个时我就拧啲俗话书嚟睇。个部书写出好多教细伩仔要点样行为及有好多问答嘅。说话至紧要嘅係唔好讲大话。我见啲细伩仔好欢喜喺处读书。我就将个部书嘅意思问佢哋,个个都答得好好。我就问啲细伩仔话:你哋朝朝番学,有过时候冇呢?答话:冇,乜谁敢过时候?我話:你哋唔敢过时候,係因怕先生打唔係呢?佢哋答话:係不过想读书呮。
上面这段话,详细介绍了当时书馆(学校)里分班情况、所学知识(俗话书即白话教材而非传统的文言文;印字即描摩写字)、学生好学的态度等。
第三十课:我个日一早起身,再去昨日个间书馆。去到个阵,啲学生啱啱读书。我去见个位教至细班嘅先生,想再问下佢重有乜法子教啲细班嘅。佢对我话,每早九点上学,至十一点放学,等佢哋出去顽半点钟咁耐,再坐位读书,至一点放学,下午唔上学。但啲高班就要佢一埋位就读俗话书半点钟,咁耐就叫佢哋起身教身唱歌,唱完之后学印字三个字钟。咁耐就将各样物件俾佢睇,问佢哋呢样对象叫做乜名呢,係点嘅模样呢,有乜用处呢,係乜色水呢,係点叫整嘅呢,令佢一一答出嚟。凡有唔识嘅,我就解明白过佢哋听,噉叫法子係令细伩仔自己都可以学得到野。但凡教,每叫唔好太过耐,教一阵就要换过第二,叫令啲细伩仔唔好有憎厌嘅心。我听见佢噉叫讲,就好欢喜。我一自听佢讲,一自睇佢教,至到放晏学。先生请我食妟,我就同佢去。
上面这段话,详细介绍了书馆低年级与高年级教学时间安排的差异,特别注重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务使学生明白,逐一检查,“凡有唔识嘅,我就解明白过佢哋听”;学习中间穿插有玩耍的时间,强调不能使学生肝“憎厌嘅心”。这与此前学生在私塾学习四书五经的方法与内容是迥异其趣的。
再看政治与司法制度方面的描写:
第四十五课:“呢个世界分开妙(好)多国,至多百姓嘅就係中国咯。地方亦好阔大。个京城係在此便,所以叫做北京。皇帝就喺个处住。中国嘅皇帝好少出街,或有时出街,亦唔俾人睇见佢面。我估佢意思係怕人打佢都唔定。因为中国皇帝想揸嘥权柄,想唔俾百姓自由。但係照佢自己讲出个啲缘故,就话唔係噉样。因皇帝好尊贵,百姓唔应睇佢。中国嘅地方係分十八省,百姓至住得密係山东省。每省都有官府管理啲百姓,个啲官府至高嘅係总督,佢嘅权管理或一省或两省。官府所住嘅地方叫做衙门,有啲好大间,住得千几人咁多嘅。个啲百姓好怕官府,因为官府有好大权,倘若有人做唔好嘅呢,佢就怕官府哙拉佢。有啲好人都好怕,因为有啲唔好嘅官因想钱,就连埋个啲好百姓都哙拉去难为呀。但凡被官府拉住嘅,倘若有钱就好难得放番出嚟,而且要有面子嘅人去讲好说知至得,噉就唔话得百姓怕佢咯。
上面这段话,具体描写了清末百姓与官府的对立情绪,编者站在百姓立场,批评中国皇帝“揸嘥权柄”,批评官府为钱而故意“难为”百姓。下面两段话则更加具体地描写司法制度的腐败:
第四十七课:皇帝所讲出嘅意思嚟俾过官与及百姓知嘅,就叫做上谕。里头上谕所出嘅命令,一国嘅人都要遵依呀。一有上谕落嚟,官府就出告示,吩咐百姓昭依噉做。啲官府所出嘅告示,用好大张纸,印个的字亦好大个嘅。第一行係写官嘅品级与及姓。凡出告示,先贴在城门,后来各处街都贴,所以一有新告示出,啲百姓就好快知道,因为有好多人企在街边嚟睇新告示呀。啲告示係好紧要,因为官府来通知百姓嘅。若有边个唔遵守呢,就算係犯国家嘅律法咯,官府就哙拉佢,定佢好重嘅罪。个啲遵依嘅,就算係良善嘅百姓。中国嘅刑罚係好关係嘅呀,有啲打口,有啲打身,或打手,或打脚,有啲至到打得周身都烂哓咁交关。中国嘅规矩,罚个的罪人坐监,冇话两个礼拜,至少都几个月有多。若係个啲人唔曾定实佢嘅罪,就交通差役看守。差役困佢住係差馆,个处重辛苦过坐监呀。因为官唔肯养个的唔曾定罪嘅人,就交俾差役嚟养佢,个啲差役分开几班嘅,每一班差役养个啲人半个月,但係每回换差役个时就要个啲人俾银过佢,若然冇银俾或俾得少,差役就将佢难为咯。
书中还有关于维新变法的内容:
第四十八课:先七年个阵时,中国嘅皇帝立意维新,好想令中国变为一个新国。因为通世界人都要话中国係老大嘅国呀。皇帝噉就同埋一班维新党人出法子嚟整好个国,改过新国政、新律法,因为中国嘅国政係好旧嘅。至到而家係十分唔合嘅咯。但凡想出身做官,旧时就有两条路,一条係考试,考试嘅意思,文官就作文章,武官就拧大石;一条係捐班,捐班嘅意思係备银过皇帝,就买复官嚟做。故此中国嘅官有好多唔哙打理百姓,亦唔哙待外国嘅人。啲百姓艰难辛苦,佢总唔知到;倘若百姓有大有钱呢,佢就知到咯,点解呢?因为佢好想出法子嚟扭百姓嘅钱呀。你话噉嘅人点做得官呢?噉嘅律法点管理得国呢?所以皇帝立意改过新国政,革哓个啲冇用嘅官,唔要人考试,要通国设立学堂,学外国嘅学问,想令百姓得好大嘅安乐,相人人得有新学问。但係皇太后唔肯与及,好多旧党嘅大臣都唔中意。皇太后就出命令,杀哓个啲维新党嘅人,只将皇帝押落监处。后来个国越发艰难,越发软弱,有好多危险嘅事添,所以而家渐渐知到维新党嘅法子係好,已经设立好多学堂,冇哓旧时噉嘅考试咯,但係皇帝唔放番出嚟,都重係皇太后揸权柄呀。
上面的内容是关于时政的论述,不但细说了当时政府腐败现象的成因,对维新变法的目标、内容与守旧派的行为都有清楚的认识与评论,体现了当时一般的知识分子对政治的看法。
(三)心理文化方面,《粤语全书》中批评赌博、迷信及排佛的观点非常值得重视:
第五十二课:因为有一样十分唔好嘅风俗,个啲百姓好欢喜赌钱。个啲女子赌钱就係自己屋,倘若有亲戚嚟探佢,就用赌钱嚟馆待人,以为係至合。赌钱嘅法有好多样呀,男人亦有好多赌钱嘅地方,呢啲就係贫穷嘅缘故咯。
第五十六课:个的寺门有的係好大间嘅,因为有人签银嚟俾佢起呀。噉就个的和尚唔使做工夫就有得食,有得住。点解呢?因为有人签银银过佢。……但近年好多人知到和尚係冇用嘅人,官府又要佢拧的银出嚟帮助学堂,亦拆哓的寺门嚟做学堂。呢的真係化无用为有用咯。我估佛教将来哙灭亡添。
上面两段话不但叙述了清末民俗,百姓的心理、编者儒家正统的观点都蕴含其中,对于我们了解清末心理文化很有参考价值。其他方面的内容限于篇幅就不一一罗列了。
(作者曾昭聪,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州大典》与广州历史文化研究立项课题“清末民国时期岭南方言辞书研究”(项目编号2015GZY19)。
[1][美]萨丕尔《语言论》,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186页。
[2]丘宝怡《谈早期粤语选择问句析取连词“嚊”、“嚊系”》(第十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论文集,2005,香港)将此书时代标为1933,注释③又引片冈新先生观点“此书有可能是1906年的作品”。本文观点与片冈新先生观点接近。
[3]此“书”与上文重复,当是衍文。
[4]辞书编纂的“释义中心论”向为外语词典研究者所重视。袁世全先生认为:“强调释义的重要性,未必自外国人始。我国由于辞书同训诂学、小学有着血肉联系,注重释义之风可谓源远流长。而从方法论上来讲,训诂学、小学有明察秋毫之功,往往也有不见舆薪之弊。”见《兹古斯塔、陆宗达与“两论”——六论辞书框架》,黄建华、章宜华主编《亚洲辞书论集》,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年,第56页。
[5]陆宗达先生说:“辞书的编纂,成败不在一词一语诠释的得失,而在取舍、编纂、查检方法和处理纷繁的具体问题的原则的科学而得当。”见陆宗达《继续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祝贺〈辞书研究〉创刊三周年》,《辞书研究》1982年第5期。袁世全《兹古斯塔、陆宗达与“两论”——六论辞书框架》(黄建华、章宜华主编《亚洲辞书论集》,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年)将其概括为“原则中心论”。
[6]丘宝怡《谈早期粤语选择问句析取连词“嚊”、“嚊系”》,《第十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论文集》,第173-19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