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府文化》年刊
招子庸《粤讴》与粤方言词研究
2015-11-03 21:57:24 来源: 点击: 作者:曾昭聪(暨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也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粤讴是广东珠三角地区曲艺说唱之一,起源于珠江一带的疍家歌和咸水歌。清代招子庸创作的《粤讴》四卷,运用了大量的粤方言(包括方言词、方言语法),是清末以来广州、香港等地流行的“三及第”语体(文言、白话与粤方言)的源头,对粤方言文学作品的创作乃至晚清政治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1]关于招子庸《粤讴》中的粤方言词,到目前为止只有谭赤子《招子庸〈粤讴〉的语言特色及其意义》有所涉及,该文归纳《粤讴》的语言特色是:大量引用化用古典诗词与古书典故使其带上古典民歌风格、俗语与佛教词语入歌使其语言通俗化、方言口语入歌使其地方特色鲜明。[2]该文关于《粤讴》的语言特色归纳得很准确,但是关于《粤讴》所反映的作者的语言态度与方言思想、《粤讴》中的方言词在粤方言词研究上的意义则尚未涉及,本文拟对此作一探讨。
一、《粤讴》所反映的作者的语言态度与方言思想
招子庸为广东南海人,他的母语是粤方言,他在青年时代曾浪迹于珠江画舫,去官归里之后仿粤地民间曲艺改制为粤讴歌体,风行一时,人称“新调”。其所著《粤讴》四卷运用了大量的粤方言词,并且在卷前附录了《方言凡例》。为了便于下一步的讨论,我们将《方言凡例》抄录于下(原文释语中替换词目的“|”符号改为汉字):
“唉:於开切,音哀,又英皆切。叹恨发声也。”“哩:音里,语馀声。元人词曲借为助语。”“唎:同上。”“咯:力各切,音洛。助语。”“啫:‘郑’入声。助语。”“啰:‘罗’去声。助语。”“:‘巴’去声。语馀声。”“呀:‘鸦’去声。唤人唤物之声。”“咁:‘甘’去声。”“呢:原‘呢喃’之‘呢’,音尼。方言‘你’平声。”“吤:擎介切。方言,俾也。”“咕:‘沽’上声。方言,猜也,与‘估’同。”“吓:‘下’上声。”“唔:方言,不也。”“嚟:音黎。方言,来也。”“嗌:‘挨’去声。口舌相争曰嗌。”“闹:口舌相骂曰闹。”“冇:音毋。方言无也。”“乜,方言,甚摩也。”“揾:‘温’上声。方言,寻觅也。”“弹:音檀。方言,讥诮也。”“恼:天偷切。方言,发怒也。”“呢吓:方言,此刻也。”“呢阵:方言,此时也。”“呢回:方言,此后也。”“呢处:方言,此处也。”“个处:方言,彼处也。”“边个:方言,何人也。又那个也。”“边处:方言,何方也。又那处也。”“丢手:方言,分手也。”“罢手:方言,脱手也。又了局也。”“埋堆:合而成堆曰埋堆。”“埋群:合而成群曰埋群。”“咁耐:耐久也。方言,日子如此久也。”“吽:‘牛’去声。方言,拙也。”“呆:‘外’平声。方言,拙也。”“笨:‘扳’去声。方言,拙也。”“噤:听禁切。以甜言赚人曰噤。”“攞:‘罗’上声,以手取物曰攞。”“:‘银’去声。牵扯不断曰。”“一遍:方言,一次也。”“一回:同上。”“一匀:同上。”“一账:同上。”“乜野:方言,何事也,又甚摩东西也。”“丢抛:方言,放离也。”“丢开:方言,放开也。”“拨埋:方言,放拢也。”“将就:方言,将己就人也。”“点样:事难定曰点样。”“点算:事难筹曰点算。”“唔该:方言,不该也。”“几耐:方言,日子有几久也。”“费事:方言,费心事也。又大费踌躇也。”“肉紧:紧急也。方言,心急以致皮肉皆紧也。”“着紧:方言,心着急也,又着力也。”“人地:方言,别人家也。”“我地:方言,我门也。”“唔通:方言,莫非也。”“屃屭:原介名。方言,闭翳,犹欎抑也。”“瘟:方言,昏迷也。”“昏君:方言,骂人昏迷不醒也,与‘瘟君’同。”“就手:方言,应手也。”“冇味:方言,无意味也。”“假柳、假意:方言,俱作假也。”“掷纸:方言,挂帛也。”“频扑:频扑,犹数飞也。今方言,人之辛苦劳碌皆曰频扑。”“灾瘟:二字俱不祥。方言骂人骂物曰灾瘟。”“瘟尸:方言,骂人甚,言如瘟尸也。”[3]
以上《方言凡例》所列方言词共70条,其中单音词28条,双音词42条。
该凡例有不统一之处。其一,“一遍:方言,一次也。”“一回:同上。”“一匀:同上。”“一账:同上。”以“同上”之语标明“一遍”、“一回”、“一匀”、“一账”均为“一次”之义;但“假柳、假意:方言,俱作假也。”则又将二词目之释语合而为一(二词目各占一行,释语居二行之中)。其二,凡例中所列词,正文中有的并未出现,如“一匀”、“一账”等。其三,排列竖排顾及单双音词的整齐,横排顾及词形与语义一致,因此按顺序读下来却有不一致之处。此种不统一之处,说明该书的刊刻似较仓促。此姑存而不论。下面只从正面评价。此书的《方言凡例》以及作品中大量运用粤方言词可以反映出作者的语言态度与方言思想:
其一,《方言凡例》所反映的作者的语言态度
所谓语言态度,是指“语言使用者对自己所属的语言集团的语言及其他语言集团的语言的主观态度和评价”。[4]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生活在一个不同语言(或方言)集团共存的社区里。不同的方言使用者就组成一个语言社区,只要有语言接触,就能产生对这些语言完全不同的态度。这些语言态度主要是针对语言使用者的,因此语言态度可以反映出语言集团之间的评价,这些评价又进一步对语言的使用及其使用者产生影响。招子庸为广东南海人,他的母语是粤方言,所著《粤讴》四卷运用了大量的粤方言词,证明他对粤方言的评价是很高的,对自己家乡的方言是很热爱的。另一方面,招子庸曾出外为官,任山东临朐、潍县知且,亦了解北方方言与通语,对方言的差异应当有所了解。[5]因此,为了方便其他方言区的读者阅读,招子庸特意在卷前附录了《方言凡例》。从这个角度来说,招子庸的语言态度是开放的、进步的。
其二,《方言凡例》与《粤讴》方言词的大量运用所反映的作者的方言思想
方言与民歌是结合在一起的,也是互相促进的。中国有采集方言与民歌的传统。《文选·张协〈七命〉》:“语不传于輶轩,地不被乎正朔。”李善注引《风俗通》曰:“秦周常以八月輶轩使采异代方言,藏之秘府。”又,扬雄《答刘歆书》:“尝闻先代輶轩之使,奏籍之书皆藏于周秦之室。”采集方言,当然离不开从民歌中取材,而民歌又有助民俗之研究。招子庸《粤讴》乃仿民歌而作,因此其中也蕴含了大量的粤方言词。上引《方言凡例》即可见其对采用方言与传播方言的重视。此外,从《粤讴》开篇的序和题词中也可看出时人对其作品运用方言的评价。梅华老农题诗四首,其一曰:“生长蛮村采土音,俚词率口几关心。琵琶断续声咿哑,漫作竹枝长短吟。”明确指出了《粤讴》“采土音”、“俚词率口”的特点。又,红蓼滩边渔者题《沁园春》词一首,其中有“土音曲谱谁修,倘早遇渔阳定见收”之语。“土音”者,方言也。又,瑶仙亦题四诗,其三曰:“土音新采自成家,也向旗亭斗丽华。似唱江州肠断句,人人争学抱琵琶。”也明示其“土音新采”的特点。三家题词均对《粤讴》大量运用粤方言的特点作了高度评价。《粤讴》既大量采用方言,则其他方言区的人在阅读、欣赏《粤讴》中的民情风俗的同时,也必然对其中的粤方言有所了解和关注。招子庸以以方言入歌的做法,正反映了方言与民歌的互相促进的文化现象,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本文开头所说的: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也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粤讴·方言凡例》的释义与方言词典释义比较
《粤讴》是“三及第”语体(文言、白话与粤方言),因此其中颇多粤方言词。如粤语中常见的“唔”(不)、“佢”(他)、“揾”(找)、“俾”(使)、“咁”(如此)、“睇”(看见)、“点”(如何)等,在《粤讴》中习见。
《粤讴》中运用了大量的粤方言词,这些方言词不仅在文学表达上有重要作用,在今天的方言词典编纂上也有重要作用(以“古今兼收”的《汉语方言大词典》[6]为例)。先看《方言凡例》中含有“埋”之语素的“埋堆”、“埋群”、“拨埋”三词:“埋堆:合而成堆曰埋堆。”“埋群:合而成群曰埋群。”“拨埋:方言,放拢也。”其释义可以与《汉语方言大词典》作一比较。
“埋堆”一词,《汉语方言大词典》“埋堆”条:“〈动〉在一起。粤语。广东。木鱼书《二荷花史》卷二:‘亦将密意书鸾字,早晚差人定送来,指日花边和月下,与娇一定就埋堆。’”两相比较,似乎释义不一致。但其实《方言凡例》的“合而成堆”与《汉语方言大词典》的“在一起”是一致的。《粤讴》中的用例:《相思结》:“爱了又憎,憎了又爱,爱憎无定,我自见心呆。好似大海撑舩撑到半海,两头唔到岸,点得埋堆?”“点得埋堆”即“怎么能在一起”。又《相思缆》:“相思缆,带我郎来,带得郎来莫个又替我搅开。是必缆系心绪绞成,故此牵得咁耐,逢人解缆我就自见痴呆。缆呀你送别个阵可憎回,转个阵可爱,总系两头牵扯,唔知几时正得埋堆。”末句谓“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在一起”。但是,“在一起”的释义比较抽象,如果我们加上《粤讴》之《方言凡例》“合而成堆”的释义,就知道“在一起”实际上是“合而成堆”的引申义。此外,《粤讴》中的两个用例也可以补充《汉语方言大词典》单例孤证之不足,它们能使读者对该方言词的用法理解得更深。
“埋群”一词,《汉语方言大词典》“埋群”条:“〈动〉成婚。粤语。广东。木鱼书《日边红杏》:‘妻呀,当年你许士家子读书人家之子许妖(娇)鸾凤佢埋群许女儿与他成夫妻。’木鱼书《蔡伯喈琵琶记》:‘状元这段婚姻事,明系从今日共埋群。’”《粤讴》中有一例:《心》:“唔信你睇眼泪,重有多得过林黛玉姑娘,自小就痴得过宝玉咁紧,真正系有忿,就俾你系死心亦不过干热一阵,佢还清个的眼泪,就死亦不得共佢埋群。”“埋群”一词,《方言凡例》释为“合而成群”,自然不如《汉语方言大词典》准确,但其释义可以帮助其他方言区的读者理解词义则是没有疑问的。
“拨埋”一词,《方言凡例》释为“放拢”,《汉语方言大词典》未收,而该词在《粤讴》中凡二见:《真正恶做》:“想到结局收场未必真系可保,况且百中无一个的境遇实在难遭,汝好心採拨埋寻着地步,唔怕冇路,回头须及早,好过露面抛头在水上蒲。”《扇》:“虽则话系咁啫,热极个阵只晓得痴迷点想到后来人事改变,唉,瘟咁眷恋,拨埋心事一便,系攞呢会丢埋个的冷处,总不记得热在从前。”此词《汉语方言大词典》未收。以此观之,则《粤讴》之价值明显提升。
三、《粤讴》中的粤方言词可为方言词典增补词目
见于《粤讴》而《汉语方言大词典》未收的方言词当然不止“拨埋”一词,就见于《方言凡例》的词而言,尚有其他方言词《汉语方言大词典》未收录。例如:
“假柳”,《方言凡例》释为“作假”。《粤讴》凡二见:《花貌好》:“一场春梦点估至今休,往日估你一个真情,今日知道系假柳。”《花本快活》:“月呀,一年四季多少怜香友,边一朵鲜花唔爱月你把佢香偷,有阵香魂睡醒月重明如昼,总系对影怜香倍易感秋,点得月你夜夜都会长圆花又开个不透,唉唔知真定假柳,啫但得系就好咯自愿世世为花种在月里头。”
“假意”,《方言凡例》释为“作假”。《粤讴》凡二见:《无情月》:“为郎终日肠牵断,叫我点能学得个个月里婵娟,舍得相逢学月敢易见个无情面,我唔怕路远,定要去到问明佢心事见点,免使虚担人世呢段假意姻缘。”《心把定》:“总系仙花遇着仙蝶就会成知己,死命留心睇佢向边一处飞,有阵深心冷眼重会将人试,假意採吓个的残花试睇佢知道未知。”
“屃屭”,《方言凡例》释义:“屃屭:原介名。方言,闭翳,犹欝抑也。”即原来是介名(有甲壳的虫类或水族动物名称),方言中读为“闭翳”,意思是欝抑。“屃”“屭”本同一字,《广韵》虚器切(xì),壮大貌。但方言音、义均有所不同。《粤讴》用例:《听乌啼》:“鹊呀,做乜你净系替人地填桥,总唔晓自己屃屭,两头频扑你嚊揾的挨依。”《别意》:“我近日面上桃花只系凭眼泪洗,唉君呀,你唔好为我屃屭,知道拗硬个副心肠唔多愿睇。”
以上方言词,《粤讴》之《方言凡例》已有释义,因而我们将其与《汉语方言大词典》进行比较,以证其方言词的价值。其实,《粤讴》方言词未载入《方言凡例》的甚多,在方言辞书编纂方面的价值是非常明显的,例如:
“村场”,《花花世界》:“呢回把情字一笔勾销,我亦唔敢乱想,消此孽账,免至失身流落呢处卖笑村场。”“村场”一词,指乡村聚集场所,多指集市。这一用法由来已久。宋陆游《新凉书怀》诗:“潦收溪椴鱼争售,岁乐村场酒易沽。”宋方岳《题曹兄耕绿轩》诗:“共洗老瓦沽村场,相与醉语墙下桑。”该词普通话中未保留,《汉语方言大词典》未收。
“唆搅”,《累世》:“思前想后试睇待薄过你唔曾,做乜分离咁耐哩就学王魁咁薄行,我定要问明边一个唆搅你,定系自己生心。”《奴等你》:“点想你失意还乡事尽非,一定唆搅有人将我出气,话我好似水性杨花逐浪飞。”《愁到极地》:“做乜身在天涯你心就异向,唉,何苦咁样,君呀切莫听人唆搅你掉转心肠。”《身只一个》:“个的旁人唆搅是非多。”“唆搅”犹言唆调,《汉语方言大词典》未收。
还有一些固定短语的用法,例如:
“争啖气”,《吊秋喜》:“你名叫做秋喜,只望等到秋来还有喜意,做乜才过冬至后就被雪霜欺?今日无力春风唔共你争得啖气,落花无主敢就葬在春泥。”《鸳鸯》:“又想话为奴争啖气,正舍得割断情根,我地相隔睇住你相欢如果系肉紧。”“啖”是动量词,“争啖气”是一个比较固定的短语,犹言争口气。《汉语方言大词典》本是收录具有固定形式与固定语义的多音节短语的,如湘方言“争硬气”就在其中,但“争啖气”则未之见。
“迷头迷脑”:《灯蛾》:“莫话唔怕火,试睇吓个只烘火灯蛾,飞来飞去总要摸落个盏深窝,深浅本系唔知故此成夜去摸,迷头迷脑好似着了风魔。”《相思索》:“相思索,绑住两头心,温柔乡里困住情人,君呀抑或你唔肯放松,定是奴绑得你紧,迷头迷脑好似昏君,纵有妙手话解得呢个结开亦无路可问。”“迷头迷脑”犹言“昏头昏脑”。《汉语方言大词典》未收此语,字头“迷”义项四“糊涂,迷糊”亦只注明是河南新乡方言用法。
四、《粤讴》中的粤方言词可为方言词典增补书证
《汉语方言大词典》之“凡例”在述及“口语例证与文献书证”时说:“现代方言口语中多数名物词和其他容易理解的常用词,释义后一般不举例。如释义后仍不大明了的,则根据已有资料选用方言例证。”在实际编纂工作中这一凡例执行得不太好。《粤讴》中所录方言词应当不属于“现代方言口语”,其中部分词语在粤方言中是“容易理解的常用词”(如下举二例),但对其他方言区的人来说,就未必是“容易理解的常用词”。因此,从使用角度来说,最好还是有合适的书证。《粤讴》中所录方言词有的《汉语方言大词典》虽已收录,但所举书证欠妥或无书证,可用《粤讴》补之。例如:
“发梦”,《长发梦》:“点得长日发梦,等我日夜共你相逢。”又,“君呀你发梦便约定共我一齐方正有用,切莫我梦里去寻君你又不在梦中。”《唔好发梦》:“劝你唔好发梦,恐怕梦里相逢,梦后醒来事事都化空,分离两个字岂有心唔痛。”《汉语方言大词典》“发梦”条收“做梦”与“梦呓,说梦话”二个义项,前者所出方言有西南官话、客话、粤语。粤语所举书证是现代汉语用例:“金依《小琴妹妹》:‘别 孩子这样哭,她晚上会发梦的。’”则《粤讴》用例可提前书证。
“恶做”,《真正恶做》:“真正恶做,娇呀汝晓得我苦心无,日夜共汝痴埋重惨过利刀,近日见汝熟客推完,新客又不到,两头唔到岸,好似水共油捞。”又,“况且近日火烛咁多,寮口又咁恶做。”《人实在恶做》:“人实在恶做,都无日开眉。”“恶做”为“难办”之义,《汉语方言大词典》无书证,则《粤讴》可补之。
此类例子尚可多举,仅举以上二例,已可看出《粤讴》中方言词在方言词典的书证方面的作用。
五、馀论
上面举例讨论了《粤讴》在粤方言词研究方面的价值。如果我们把眼光扩大,研究对象不限于《粤讴》,而是扩大到其他粤方言文学作品,如佚名《花笺记》、爱莲主人评点《二荷花史》、邵彬儒《俗话倾谈》,以及记录了大量粤方言词的文献如屈大均《广东新语》等笔记杂著、伊秉绶《谈徵》等俗语辞书等,对其进行系统的粤方言词研究,一定能取得相当可观的成果。同时,我们还注意到,明清民国以来岭南有不少粤方言辞书,如孔仲南《广东方言》(又名《广东俗语考》)、李一民《粤语全书》、詹宪慈《广州语本字》等;更扩大一步,岭南除了粤方言辞书外,还有闽、客方言辞书,如翁辉东《潮汕方言》、章太炎《岭外三州语》、杨恭桓《客话本字》、罗翙云《客方言》、黄钊《石窟一徵》、温仲和《嘉应方言志》等。如果我们能将粤方言文学作品与岭南方言辞书结合在一起研究,则方言词的范围就会扩大很多。从研究角度来说,方言词的研究当然也不能局限于与当代方言词典作比较研究,还可以从词汇学、语义学、词汇史等不同角度进行研究。这样的研究必须做到古今语料的结合与对比,并将不同的方言词联系在一起,这样才能取得更多的成果。
对历史上的方言词进行研究是很有意义的。然明清民国以来的方言文学作品、方言辞书及蕴含较多方言词的笔记杂著等语料中的方言词的研究还很不充分。兹事体大,本文暂时也只能做一个宏观的设想,相关研究还需要学界同好共同进行。
(曾昭聪 暨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
[1] 冼玉清《粤讴与晚清政治》,载佛山大学文史研究室、广东省文史馆编《冼玉清文集》,中山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2页。
[2] 谭赤子《招子庸〈粤讴〉的语言特色及其意义》,《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4期。
[3] 本文所引招子庸《粤讴》,均据道光八年登云阁刊本,下不一一出注。
[4] 陈国强主编《简明文化人类学词典》,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386-387页。
[5] 本文曾在第二届广府文化论坛暨招子庸先生诞辰225周年学术研讨会上宣读,蒙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王丹教授指出:招子庸曾在北方为官,应对方言差异有所了解。其说甚是,故增补于正文。谨此致谢!
[6] 许宝华,宫田一郎主编《汉语方言大词典》,中华书局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