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府资讯
一啖沙糖一啖屎
2016-03-16 11:26:02 来源: 点击: 作者:
广州人称“甘蔗”作“蔗”。蔗以头部为甜,尾部为淡,广州话里就有“蔗冇两头甜”(冇:没有)之语。南朝人刘义庆(403-444)的《世说新语》,记一个叫顾长康的人,“啖甘蔗,先食尾。问所以,云‘渐入佳境’”。“啖甘蔗”也就是吃甘蔗,由不甜的蔗尾吃到最甜的蔗头,成语“渐入佳境”即源于此。
啖,食也,在古汉语里作动词。晋人嵇含《南方草木状》引西汉陆贾《南越行纪》曰:“罗浮山顶有胡杨梅,山桃绕其际。海人时登采拾,止得于上饱啖,不得持下。”记载是说,罗浮山顶的杨梅,只能在山上吃足撑饱,不能带拿下山。“饱啖”就是饱吃。
广为人知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是宋代大诗人苏轼流放岭南时写下的著名诗句。“啖荔枝”是吃荔枝。
清代康熙年间,一个叫钮琇的人任职广东,看到一乞丐吃瓦石,便把这怪涎之事记入他的书里,篇名就叫《啖石丐》。“啖石丐”就是吃石头的乞丐。
然而,这条古语词在广州话里变用为量词“口”,词性发生了变化。如粤谣:“亚单单,亚单单,一砖豆腐食三餐,乌蝇担去佢一啖,一直追到白云山。”男童亚单单,一块豆腐小心翼翼分作三顿,居然被苍蝇衔去了一口!为夺回那口豆腐,亚单单一直追讨到白云山。歌谣里的“啖”就作量词。
又一首:“花古乌乌声,龙船慢慢爬,爬到九沙海茶居饮啖茶。”坐在龙船里悠悠地划,哗啦呜噜地摇到九沙海,到茶楼里“饮啖茶”,也就是喝口茶。
常听到广州人说:晨早饮啖茶润下个喉(早晨喝口茶润润喉咙)、个BB好中意牛奶,大啖大啖噉饮(小宝宝很喜欢牛奶,大口大口地喝)、食多两啖饭啦(多吃两口饭吧)……,“啖”都是量词。
人们说的“头啖汤”,字面意思是“第一口汤”,其实指品质最佳之物,后用以比喻最先获得的最大利益,“饮头啖汤”就是在他人之前先获取最早利益之义。由于“汤”是“第一口”,现在还表示“敢为人先”,用同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秃毛鸡打架,每啄都直戳至肉,广州话说“冇毛鸡打交(打架)——啖啖到肉”,喻指事事都关涉到切身利益。无利可得说“冇啖好食”,不屑与人争执,那就“留番啖气暖下肚”(留下口气暖暖肚子)好了;有怒气就要平息,“下啖气”是消消气的意思,例如:我讲咗出来就下啖气嘞(我说出来了气就消了)!看完制造笑料而无实际内容的泡沫剧,人们往往很无奈地说“得啖笑啫(只博一笑而已)”。至于“一啖沙糖一啖屎”则表示“软硬兼施”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