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观
浅谈中原文学影响岭南文学的方式
2016-04-25 09:50:12 来源: 点击: 作者:李炜贤
岭南文学在中国的文学史上自成一体,相对中原文学而言,是比较独特的存在。
岭南文学具有远儒性、开放性、包容性与晚熟性,这些都与岭南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发展历程有关。岭南以五岭为界,跨今两广与海南岛、越南北部以及中部地区,地域广阔,面朝大海,因其与中原隔绝、气候潮湿的缘故,古称“南蛮之地”,生活在此地的人民被称为“蛮夷”。岭南居住着各种各样的人,形成了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以及以少数民族为代表的本土文化,岭南曾经是非汉族人的天下。土地富饶、民风淳朴、宗教神话以及远通海外的地理位置,构成了岭南文学独特的神韵与艺术色彩,对岭南作家的性格气质与审美情趣以及作品的内容、题材等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这些都是促进岭南文学发展的内在原因。
岭南文学有着自己独特的本土文化与历史,这是她与中原文学存在差异的根源。岭南文学的起步与发展都比中原文化要晚,与中原文化的发展历程是不同步的,对于已在先秦时期就形成中国文学两大写作方式(浪漫主义写法与现实主义写法)的中原文学而言,岭南文学是渺小的,因此中原文学对岭南文学的影响是巨大的。但因为岭南与中原地区的沟通联系不便,加之岭南特殊的气候环境与岭南多为原著民的原因,中原地区的汉人是不喜欢岭南的,称岭南是“蛮荒之地”。因此,中原文学影响岭南文学的方式是与众不同的。
首先是贬谪。纵观整个中国文学史,你会发现,有一大部分的作家创作的辉煌时期都是在其被贬、壮志未酬的情况下产生的,“贬谪”是改变作家人生的转折点,也是作家创作的转折点。岭南在统治者眼里是“蛮荒之地”,是处置被贬官员的好去处。被贬谪的官员身处岭南,感受着岭南的风俗人情,抒发着自己的被贬之心,运用自己在中原所学到的知识用作品去展现了岭南的风貌,其作品写的是岭南,但其写作方式是中原的——这对后世的岭南文人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历史上因贬谪到岭南而对岭南文学产生深刻影响的文人有不少,其中有本是岭南人的张九龄,他的《感遇》就是在贬谪时期写的,还有苏轼、苏辙、杨万里以及韩愈等一批著名文人,他们的到来,给岭南文学学习中原文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模板。
其次是战乱。每一次朝代的更替都会伴随着战乱的发生,中原地区是中央集权的地方,也是兵家必争之地,也就意味着这是战争多发之地。战争的爆发,受益的是统治者,受难的普通老百姓。一些老百姓为了避开战乱,会选择举家迁徙,远离且与中原地区隔离的岭南地区不失为一个好去处,也会有大规模的、朝廷组织的迁徙,如南宋时期。这些从中原地区迁徙过来的中原人,除了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与科技外,也带来了先进的文化与文学理论,这极大的促进了岭南文学的发展。
最后就是中原文化对岭南文化的排挤与同化。正如上文所说到的,生活在岭南的绝大数是原著民,这当中绝大部分都不是汉人。身处中央地区的先进的中原文化,对岭南文化有着固执的排挤。从杨孚的《异物志》到黄岩《岭南逸史》中倡导学习中原文化的现象可看出,中原文化对岭南文化一直都是采取排挤与同化的措施,让岭南人去学习中原文化,让岭南人认同中原文化,致使岭南原有的文化逐渐消逝,这是中原文化的最终目标。显然,文化的传播促进了文学的发展。
以上是中原文学影响岭南文学的几种方式,纯粹是个人的观点。中原文学对岭南文学的影响的巨大的,但岭南文学凭借历史的沉淀与其独特的神韵,仍然是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学“,为我们留下了独具一格的精神财富。
(李炜贤,广州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