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观
西樵山云泉仙馆略析
2016-04-25 09:53:36 来源: 点击: 作者:许俊贤
令西樵山成为岭南四大名山之一的除了表征着岭南先民文化的新石器遗址,更有其道教文化的深厚底蕴。南海西樵,钟灵毓秀,福地洞天,确为道教文化生根发芽的宝地。实际上,西樵山拥有不少道教景观,诸如白云洞,观音像,和云泉仙馆。其中,云泉仙馆位于南海县西樵镇白云峰西北麓。云泉仙馆原名为“攻玉楼”,则因其为南海石岗乡李攻玉所建。至于为何称为云泉仙馆,有人则解释为因馆内有“小云泉”而致。从地理位置上而言,云泉仙馆依山而建,坐东南,向西北,为交错树荫所绕。每当夏秋之际,蝉鸣清脆。因而又有“攻玉听蝉” 之美景。从仙馆的结构和设计而言,仙观为一座一座二进歇山顶建筑,主要有前殿,钟鼓台、祖堂、墨庄、帝亲殿和后殿厢房等,殿前置有两根石华表,石狮一对,其两侧保护墙壁上饰狮子、凤、鱼等浮雕和六骏图、百鸟朝凤壁画,殿门左右为钟鼓台,前殿有券顶迪廊,厢房,设中门,面宽15米,进深3米,后有放生池,后殿为赞化宫,奉祀吕洞宾,面宽15米,进深14米,枱梁木构架,由四根圆形花岗石柱支撑,地面铺砌大方砖,殿堂外四周有迪廊,正脊为陶塑二龙争珠和鳌鱼图案,檐角脊饰陶瓷狮子和灰雕狮子。挂联有傅日鉴正书"第一洞天无双福地,飞流千尺明月三湖"。"涛飞松径来天上,月映莲池见道心"。殿廊挂联;为仁人师为忠臣师为孝子师佩剑雍容云泉寄迹,是儒中圣是道中圣是医中圣薰风化被草木皆春"等。
与其他仙馆相似,在仙馆的内部,主要有着吕祖大殿、帝亲殿、墨庄等建筑。在吕祖大殿的正中位置,矗立着一尊吕祖像。吕祖身穿蓝色大袍,头扎大髻,双手前拱。像旁有仙女相伴左右。吕祖大殿给人以庄严,融和的氛围。在帝亲殿前,有两根石华表,石狮一对。华表庄严矗立,一对石狮威严地守护在殿门两旁。与一般仙馆不同的是,在云泉仙馆内部,有着墨庄。那么墨庄之名如何来呢。庄最初是江西新余人刘式一支的宗祠堂号。刘式是北宋初期以善理财政而著称的大臣。《宋史?卷二百六十七》载:“刘式,袁州人……历迁大理寺丞、赞善大夫、监通州丰利监及主三司都磨戡司……式深究簿领之弊,江、淮间旧有横赋,补积至多,式奏免之,人以为便。然多所条奏,检校过峻,为下吏所讼,免官……”至道三年(997年),宋太宗去世,宋真宗继位,盐铁使李维清乘机指使刘式的下属诬告其对朝廷无礼,刘式被免职,不久,郁恨致死,年仅49岁。刘式的妻子陈氏出身于士人之家,一贯“清白自奉”,博得乡里一致好评。据朱熹《墨庄记》载:刘式“既殁,而家无余资,独有图书数千卷,夫人陈氏指以语诸子曰:‘此汝父所谓墨庄也。’”《宋史》对此做了较为详细的记载:刘式死后,有人劝陈氏变卖刘式的藏书和部分家产,以广置田产,贻富子孙,她婉言谢绝:“吾夫生平廉介,念念藏书为‘墨庄’,以昭示子孙,何以田为也?”她遵照丈夫的遗愿,把藏书作为传家宝保存了下来,并以夫君藏书“以昭示子孙”的美好心愿,教育和激励儿孙们认真读书。此后,刘式的儿子们遵从母训,刻苦攻读,最后都学有所成,成了一方名人。到北宋庆历年间,朝廷为刘式平反昭雪并加封了工部尚书。陈氏由于教子有方,被朝廷封为“墨庄夫人”,此事一时在民间和士大夫之间传为美谈。为了纪念这两位先祖,激励后世子孙以诗书为传家之宝,刘式的后裔就把“墨庄”作为自己宗祠的堂号,对外号称“墨庄堂”刘氏。因此,云泉仙馆的墨庄或许形成于乾道年间。在一方面,刘氏的子孙早已经扬名在外。在另外一方面,遭遇变故的刘氏后裔恢复了刘家的墨庄。
仙馆第一任住持为李宗简,南海人,原系广州市应元宫道士,后隐居云泉仙馆。他工于书画和诗赋,名重一时,有求其字画者,无分雅俗,皆予以挥毫,报酬所得,全部付之仙馆建设。他还精心编写一本字帖,名《三教法帖》,欧体楷书,石版雕刻,雇请精工印刷存世。李宗简根据全真龙门派罗浮山冲虚观和广州三元宫清规戒律,制定云泉仙馆规章制度。他为人道德高尚,乐善好施,贫苦有求,尽力济之,道众有疾,亲自探视,施药医之,多有奇效。李住持羽化登仙后,众议公推罗浮山冲虚观知客梁卧云为住持,改称馆长。从此开始,以后历任住持皆称馆长。现任馆长冯腾飞,广东南海人,系道教全真华山派传人。冯馆长提出:「道德修养、经忏修养、武术修养是云泉道士必修之课。」他邀请精通龙门拳的李法均道长来馆主持道教武术培训工作,并面向社会进行武术教学推广,带动道院周围群众参加健身运动,深受当地群众好评。
除了作为一处岭南道教文化建筑,云泉仙馆在很大程度上对南海当地的民俗信仰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一方面,南海西樵每年举办大仙诞。“大仙诞”是朝贺道教先人吕洞宾的民俗节日。古时,备受骚人墨客、琴侣诗俦、逸叟名儒,甚至整治领袖的崇拜。发展至今,它已从古时淳朴单一的乡民祭祀,演变为一项综合多元文化的盛会。在另外一方面,西樵山作为西樵,南海,乃至岭南的宗教文化象征无时不在影响着当地人的思想,信仰乃至生活方式。
(资料整理:许俊贤,广州大学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