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究
岭南音乐在广东高校地方特色课程中的开发与实践
2014-12-23 07:46:39 来源: 点击: 作者:黄颖仪(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岭南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岭南音乐文化作为古代百越文化、外江(外地)文化和海洋文化融合交汇的成果,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一支奇葩。岭南音乐与岭南文学、岭南画派、岭南建筑、岭南陶艺等文化形态同为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岭南音乐来自民间,反映人们的生活,它作为群众文化生活的一种形式,有其生存、发展的必要性,是广东地方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今,在现代流行音乐的冲击下,岭南音乐的现状令人担忧。据调查,目前参加岭南音乐活动的老年人居多,青少年甚少;自娱自乐的多,研究开发的少;群众性自发的多,有组织的系列活动少。如此下去,必然影响它的传承与发展。在世界各国民族音乐文化繁荣发展的大背景下,经过几百年来独特的文化、历史、风俗所凝结的精粹——岭南音乐却得不到年青人的青睐,这确实值得人们深思,许多学生对本来可以非常熟悉的本土音乐文化却变得陌生。这不得不归根于传统音乐教育的疏漏。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在很大程度是因为人们对本土音乐文化意识薄弱。高等院校肩负起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之重任。将岭南音乐资源纳入高校音乐专业的地方特色课程,是很有必要的,它不仅促进岭南音乐的传承发展,也是高等院校传统音乐教育的有益探索,更有利于培养出具有传承与创新传统音乐能力的音乐教育人才。
一.岭南音乐在广东高校地方特色课程中开发的意义
岭南音乐转换为地方特色课程,是广东高校发展特色办学的必由之路,它能让学校更加具有地方特色,对实施素质教育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也为岭南音乐的保护和传承搭建平台,对地方本土音乐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1、“岭南音乐”课程开发使广东高校更具地方特色
广东作为文化经济大省,在高校课程的设置方面理应结合其地域特点,汲取岭南文化的精华,秉承她优秀的文化传统,大力挖掘岭南音乐的教育资源,进行地方特色课程的构建。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熟练掌握传统音乐的精髓,更好的去传承与发展。通过“岭南音乐”地方特色课程学习,学生更加了解岭南、热爱岭南,从而立志为传承和发展本民族的文化而贡献力量。同时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促进学以致用,充分发挥地方教育资源的作用。
岭南音乐资源丰富,且各具特色,开发地方特色课程,可以充分利用尚未被开发的教育资源,为高校音乐教育服务。岭南音乐课程具有国家课程无法比拟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实用性,它地方性强、更能照顾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等特点。同时,它还是地方对国家课程的必要补充,对课程的建设具有导向作用,有利于课程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总之,岭南音乐在高校地方特色课程中的开发,体现了广东高校独有的地方特色,对学校整体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2. 开发岭南音乐课程有利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全球化的背景下,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成为21世纪人们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它是宝贵的财富,是音乐教育取之不尽的源泉。随着我国对民族音乐文化保护工作的重视,高等院校应该利用独特的地缘优势和民族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大学文化教育功能,把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纳入到学校教育中。
岭南音乐文化丰厚绵长,特色资源得天独厚,这为构建特色课程提供独特的有利条件,充分开发岭南音乐资源,构建高等院校地方特色课程,使学生在大学课堂中学习到本土的优秀民族音乐文化,培养一批具有深深的地域文化烙印的高素质音乐教育师资,能承担起整理、收集、保护、创新和传承岭南音乐重任的人才,更好的为广东的音乐教育服务。向全世界、全国传播具有独特魅力的岭南音乐文化,推动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3、通过岭南音乐课程的学习能促进大学生的素质发展
岭南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让学生能从岭南音乐中体会自己本土的文化,完善人格内涵,促进素质发展。岭南音乐教育属于美育范畴,也是美育的一个部分。美育即审美教育,它能培养高校学生的审美能力。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如果缺乏美的教育,就会导致他们缺乏对美的感受力和审美能力,这不仅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制约了他们创造美的能力。科学家的成功经验表明,人的创造冲动是来自于对美的感受和追求。优秀的作品,如同人类一切先进的文化科学成果一样是永恒的。启发、引导大学生欣赏优秀的岭南音乐作品,是提高他们审美能力和求美愿望的一个有效方式。岭南音乐,由于其历史与社会、地理环境的开放性与兼容性所致,较典型的继承和发扬了广东文化“折衷中西、融合古今”的文化特点。岭南音乐作品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描绘,作用于欣赏者的感情,使人受到强烈的感染和熏陶。岭南音乐中的情感教育,能激发学生对现实美和艺术美的深层的能动感受,使学生产生激情。而在得到精神上的享受时,学生的人性品格也得到进一步升华。
二、岭南音乐在广东高校地方特色课程建设中的实践
传承与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岭南音乐在高校地方特色课程的建设是笔者长期竭力研究的课题。本文通过对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星海音乐学院、广东外语艺术学院四所大学进行岭南音乐课程设置情况调查。总结其实践经验,试从岭南音乐与高校音乐教育之间关系的角度,对广东高校建立地方特色课程作一些深入的探讨。
1、广东高校岭南音乐课程建设的调查
广东高校岭南音乐课程建设依据课程功能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理论知识传授型的课程:该类课程以传授地方优秀文化知识为目标,如华南师范大学开设的课程有《岭南音乐文化》,此课程是为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开设的选修课程,教学时间为一学期。36学时。目标是培养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必须具备的地域音乐文化的基本理论素质;在现有资料条件下让硕士研究生了解岭南音乐文化发展历程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并明晰具备该领域的理论知识和鉴赏能力对音乐表演与创作等实践工作的指导意义。广州大学开设的课程有《岭南音乐的历史与文化》,此课程是为全日制音乐学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选修课程,教学时间为一学期,34学时。目标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深入了解岭南音乐和岭南文化的历史脉络、传承关系及音乐特点和基本规律,理解并掌握岭南音乐的历史现状与岭南音乐思想的演进,提高对传统音乐艺术的审美和理论思辨能力。以便更好的传承与传播岭南音乐。星海音乐学院开设的课程有《广东音乐概论》,此课程是为全日制民乐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必修课程,教学时间为一学期,36学时。目标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深入了解广东音乐的发展历史,掌握广东音乐的曲式结构,调式旋律等,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广东音乐的多元化结构,提高音乐鉴赏力。纵观各高校此类理论知识传授型的课程重点都放在理论知识上,较注重岭南音乐文化的特点和规律,尽可能挖掘学生对岭南音乐理论的创新与研究能力。
岭南音乐不只是简单的音乐形态,而是与历史、文化、生活习俗有关,在高校岭南音乐课程实践中,对岭南音乐作品演奏的掌握固然是有必要的,然而,不能局限于音乐本体技巧上的学习,还要学习它的历史文化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岭南音乐的内涵。所以有必要开设历史文化性较强的理论知识传授型课程。
第二类是技能训练实践型课程,该类课程以专业技能训练为目标,侧重演奏能力培养,在任课教师指导下,学生参与各种技能训练活动,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创新意识的基本技能。如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开设的课程有《岭南音乐演奏与实践》,教学时间为一学期,36学时。此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岭南音乐演奏技巧的了解与掌握,使学生具有实践运用的能力。广州大学开设的课程有《广东音乐及其演奏》,教学时间为一学期,36学时。此课程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广东音乐的基本演奏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演奏技能,掌握相对独立分析和演绎广东音乐作品的能力。广州大学还开设了《艺术实践》课程,每学期8周,在周一下午连续进行艺术实践教学,每周4学时,共10周,40学时。集中时间与地点进行艺术实践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在2-6学期必须参加该课程。每一位学生在校期间都有5个学期参加艺术实践的机会,使学生能够更广泛、更充分地参与到艺术实践的课程。此课程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多声部岭南音乐合奏原理与乐队组织,树立群体合作观念,熟悉乐队排练方法,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实践工作能力。
通过此类课程的学习,各高校都产生了一批较高质量的岭南音乐节目:如《步步高》、《彩云追月》、《月圆曲》、《惊涛》、《娱乐升平》、《昭君怨》、《挑帘》、《醒狮》、《惊涛》等。经过不断的实践,学生演绎岭南音乐的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经常在各种各类舞台展示其课程排练的教学成果,舞台表演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岭南音乐教学离不开实践活动,演奏技能表演是艺术实践活动的表现方式,只有通过实践性的技能表演,才能达到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所以开设技能训练实践型课程是很有必要的。
2. 撰写岭南音乐综合性教材的实践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是实施课程的标准,实现教学目的的根本保证,以往出版的岭南音乐书籍中大多是编订一些名曲的乐谱或单个乐种的研究等,理论性相对薄弱,内容重复性较多,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较难合乎于高校岭南音乐课程教材的标准。岭南音乐主要是由流传岭南区域并与大众文化息息相连的粤乐、潮乐、汉乐三大乐种组成,国内外音乐学术界对岭南音乐中粤乐、潮乐这两个乐种的历史源流与发展方面研究得较多,然而对于岭南音乐三大乐种的综合研究却比较少。以教材形式出版的岭南音乐三大乐种综合研究教材一直没有。所以撰写集理论性、综合性、系统性为一体的岭南音乐综合性教材尤为重要。由于缺乏教材,各高校开始撰写岭南音乐教材的实践工作。
据调查,广东各高校的岭南音乐课程教材都是近年由各高校任课教师编写并出版,如:华南师范大学使的教材《岭南古代音乐研究》在2012年5月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广州大学使用的教材是《岭南音乐——粤乐?潮乐?汉乐导论》在2011年8月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星海音乐学院用的教材是《东方天籁—广东音乐》在2013年6月由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这些教材出版有效解决当前高校缺乏岭南音乐文化教材的问题。对岭南音乐课程的开发,传承岭南本土音乐文化,培养综合性音乐人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3. 岭南音乐课程的评价方法
课程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价,任课教师可以掌握教学计划和目标的实现情况,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学生可以及时了解自己达到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今后有效学习。
岭南音乐课程评价方法分为两大类,第一类理论知识传授型的课程的评价方法:每学期由平时成绩、考试成绩和论文成绩三部分结合得出学生的学业成绩。平时成绩是根据学生参与课堂次数,学生提问多少与质量,学生回答问题的能力,学生讨论问题的积极性,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等进行评价。考试成绩是采用闭卷方法进行,主要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各高校成绩有所不同,如华南师范大学平时作业成绩占总成绩的6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40%。广州大学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6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40%。还增加论文成绩由任课教师进行评价。要求每个学生在课程结业前撰写一篇岭南音乐方面论文,如果论文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可以加两个学分。
第二类是技能训练与实践型课程的评价方法:每学期以学生的艺术表演形式进行考试。由学院同一教研室教师对演出节目做出评价,结合任课教师的平时成绩得出学生的学业成绩。各高校评价有些差异,如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评价方法是演演绎水平占50%,风格占50%;星海音乐学院评价方法是演奏技术占40%,表现力占60%;在保留考试评价的基础上有些高校还进一步使评价多样化、科学化,如广州大学的评价方法是学生演奏岭南音乐参加全国性大赛获奖可加四个学分,参加全省性大赛获奖可加两个学分,参加全市性大赛获奖可加一个学分。学生演奏岭南音乐参加省级以上展演可加两学分。
笔者认为岭南音乐课程评价体系应适应地域特色的教学改革。岭南音乐课程目的是挖掘与传承岭南音乐文化,应该把激发学生对岭南音乐文化热爱的情感,把岭南音乐基础知识恰当地运用于岭南音乐的实践中,作为课程评价的首要因素,这样才能使任课教师能够无所顾忌的放宽思路,灵活多变地搞好教学。
结论
当今,在二十一世纪多元文化的新时代,只有传承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才能更好的弘扬中国民族的精神。将岭南音乐资源纳入高校音乐专业的地方特色课程体系,让高校音乐教育成为继承和传播岭南音乐之地,培养出具有一定教学技能和教学实践的岭南音乐传承人才,对于弘扬本土音乐和发展民族音乐教育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培育岭南音乐人才任重而道远,笔者将继续坚持不懈的进行研究,深入挖掘本地的音乐资源,开展创新特色音乐教学实践,努力构建出更新颖的、更具有岭南音乐特色的课程结构,探索出一条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罗文《开发乌江流域民族民间音乐资源建设地方高校特色课程》《人民音乐》2008年第09期。
2.《民族地区高校特色音乐教学研究》黄钰婷《艺术百家》2011年第04期。
3.《将地方传统音乐引入高校音乐教学的探索——以菏泽学院音乐系为例》张雁《名作欣赏》2013年第21期。
注:该论文在全国音乐类核心期刊《音乐创作》2014年第7期发表。